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乳突金腰

大礼议是什么意思朱厚熜是如何做的呢

发表于:2023-11-24 11:36:11 来源:翔达资讯

“大礼议”是什么意思?朱厚熜是如何做的呢?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最终嘉靖皇帝挫败了杨廷和及其依附者不顾嘉靖皇帝继位的实情而强迫嘉靖皇帝依照汉宋旧例改换父母的图谋,确保了明代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的秩序。

“大礼议”起因简单,即外藩入嗣,欲尊其生父,而廷臣逆之,于是兴大礼之狱。具体解释就是:正德十六年武宗死于豹房,武宗无子,也没有同父兄弟,廷臣只能商议迎立朱姓外藩藩王即位。

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以“兄终弟及,谁能读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为由,力推兴献王长子朱厚熜继承大统,武宗的生母张太后支持。遂以皇帝遗照、太后懿旨的形式将立朱厚熜为帝的消息昭告天下。

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按儒家传统,朱厚熜需要抛弃自己原来的父亲,以过继人的身份入孝宗一系。打个比方,孝宗是朱家长房,兴献王是二房,现在长房无人,需要从而二房过继一个继承人来继承家业。所以过继过来的人入继长房,应称伯父孝宗为父亲,称亲生父亲兴献王为叔叔,这是符合封建礼制的。

朱厚熜先答应了这一条件,正式即位,即世宗嘉靖皇帝。但成为嘉靖皇帝的他又反悔了,不想抛弃自己的亲生父亲,想追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帝,即明睿宗。朝臣自然不干,大礼之议遂起。

“大礼议”之事本来是嘉靖想看清朝局,看清朝臣会不会服一个外藩之子来继承皇位。其中虽有嘉靖想孝顺亲生父母的意思,但更多是想验证皇权对臣下的威慑力之大小。“大礼议”事情的发展很明显,刚即位的嘉靖权力受到臣下制约,做事束手束脚,所以嘉靖才有了一时间的顺从。

但是随着嘉靖个人权力的巩固,他刻意展现皇权的独裁性,“左顺门事件”即是证明。“大礼议”之后,嘉靖皇帝也许是感到劳心劳力,遂深居宫中,一心求道,二十多年不上朝,可皇权却丝毫没有下降,臣下也未出现谋反的事件,可见嘉靖对皇权巩固的程度之高。

申请美国大学托福分数要求

波士顿怎么样

南加州大学qs排名

申请美国研究生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