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压敏垫片

法显前往海外取经求法的过程是怎样的他经过

发表于:2023-11-24 11:36:43 来源:翔达资讯

法显前往海外取经求法的过程是怎样的?他经过了哪些地方?

法显,后秦、东晋时期高僧,他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革新人物,是第一位前往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晋隆安三年( 399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400年,他们穿过河西鲜卑人建立的西秦与南凉,到了北凉王段业管理下的张掖(今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十一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今甘肃敦煌),得到敦煌太守李暠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法显等五人随使者先行,智严、宝云等人在后。白龙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时有热风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没而丧命。法显后来在他的《佛国记》中描写这里的情景说:“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往直前,走了十七个昼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终于度过了“沙河”,来到了白龙堆以西第的首个绿洲城市--鄯善(汉朝时的楼兰故土)。接着,他们又经过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到了①茑夷国(今新疆焉耆)他们在茑夷国住了两个多月,当时由于茑夷国信奉的是小乘教,法显一行属于大乘教,所以他们在茑夷国受到了冷遇,连食宿都无着落。不得已,智严、慧简、慧嵬三人返回高昌(新疆吐鲁番)筹措行资。僧绍随着西域僧人去了罽宾(在今克什米尔)。

城西五十里,有一邑,名都维,有迦叶如来遗迹。东南行十二由延,到那毗伽邑,有拘楼秦佛遗迹。从此北行,不到一由延,有拘那舍牟尼佛遗迹。从此东行,不到一由延,到了迦维罗卫城(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北方邦毗邻)这里是释迦牟尼诞生之地,古迹特多,佛传中少年所发生的许多事情都在这里留有痕迹,城东五十里有王园论民(蓝毗尼), 佛就在这里降生。法显到的时候,此城已空荒颓败,白象、狮子横行。从佛生处东行五由延,到了蓝莫国(今尼泊尔达马里附近),这里有蓝莫塔,荒芜已久,原来没有僧人,群象以鼻取水洒地,折花供养。后来有道人还作沙弥,当今仍以沙弥为寺主。

复东行十二由延,到拘夷那竭城(很可能即在今尼泊尔南境小腊普提河和干达克河合流处之南)在佛教史上成为著名胜地。从此东南行十二由延,到了诸犁车欲逐佛般泥洹处。自此东行五由延,到毗舍离国(今比哈尔邦北部木札法普尔地区之比沙尔),这里如来佛遗迹也特别多。有佛住处、阿难半身塔、庵婆罗女为佛起的塔,有庵婆罗园,有放弓仗塔,有毗舍离结集或七百结集的塔。

度河南下一由延,到摩竭提国巴连弗邑(今比哈尔邦之巴特那)该国最大的城,人民富盛,每年行像,倾城参与。这里的居士、僧人会开设医药店,救治那些病苦之人。残迹和疾病患者都会得到照顾。这里原是阿育王都城,他的遗迹很多。从此东南行九由延,至一小孤石山,山头有石室。从此西南行一由延,到那罗聚落,是舍利弗本生村,有塔。从此西行一由延,至王舍新城(今印度东北部比哈尔邦西南的腊季吉尔)。出城南四里,入谷到了沙王旧城。这里有不少佛教遗迹。再入谷,搏山东南上十五里,到耆阇崛山,这就是有名的灵鹫峰。

顺恒水西下十由延,到了旷野精舍。复顺恒水西行十二由延,到了迦尸国波罗城(今印度北方邦之瓦拉纳西)佛初转法轮的地方,就在这里。自鹿野苑精舍西北行十三由延,到拘晱弥国(今北方邦南部阿拉哈巴德西南之柯散)。从此南行二百由延,到达南萨罗国(今印度中都马哈纳迪河及哥达瓦里河上游一带地区)。这里有伽叶佛僧伽蓝,但是此国道路艰难,法显没有能亲身去,只是听本地人说到。

法显又回到巴连弗邑,他在这里住了三年,按时间推算应该是法显西行后的第七年——第九年,即义熙元年——三年(405年—407年)。法显在巴连弗邑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綖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六部佛教经典。道整在巴连弗邑十分仰慕人家有沙门法则和众僧威仪,追叹故乡僧律残缺,发誓留住这里不回国了。

顺恒水东下十八由延,有瞻波大国(比哈尔邦东部巴格耳普尔略西不远处)。从此东行近五十由延,到多摩梨帝国(其首都故址在今印度西孟加拉邦西南之坦姆拉克),法显在这里住了两年,写经及画像。此当为义熙四年及五年(408年、409年)。

东晋义熙五年( 409年)年底,法显离开多摩梨,搭乘商舶,纵渡孟加拉湾,到达了师子国(斯里兰卡)据说这里原来没有人,后来商人贪图这里的宝石,于是遂成大国。这里有纪念佛来此化恶龙的大塔,有无畏山僧伽蓝;法显经常思念遥远的祖国,又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自己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心里无限悲伤,某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把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触物伤情,不觉潸然泪下。这里的国王笃信佛法,因此佛教非常兴盛。法显在这里听到天竺道人诵经,内容讲的是佛钵。法显在这里住了两年,当为义熙六年及七年(410年、411年),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以及《杂藏》等四部经典。

东晋义熙七年( 411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载有200人的印度式大舶,循海东归。舶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商人为减轻船只载重,险些要丢掉法显的佛像和佛经。幸遇一岛,补好漏处又前行。就这样,在危难中漂泊了一百多天,甚至一度被海盗盯上,终于到达了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一说爪哇岛)。法显在这里住了五个月,又转乘另一条商船向广州进发。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风,船失方向,随风漂流。风浪中,法显被印度教徒视为不详,险些再次被抛入大海。这时一位同行的汉地商贾、也是资助过法显的友人恐吓印度教徒表示,如果敢于残害汉地人士,他就会告发船主的杀人行径。这才帮法显逃过劫难。

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船上各人虽知己到汉地,但不知道到了汉地的哪一处,有人认为己过广州,也有人认为尚未过广州。法显于是上岸询问猎人,方知这里是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的劳山。青州长广郡太守李嶷听到法显从海外取经归来的消息,立即亲自赶到海边迎接。时为东晋义熙八年( 412年)七月十四日。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

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旋即经彭城、京口(江苏镇江),次年到了建康(今南京)。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 《僧祗比丘尼戒本》1卷, 《大般泥洹经》6卷, 《杂藏经》1卷。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佛国记》,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当代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他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又来到荆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 420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

美国中介申请留学

美国博士读几年

去美国留学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