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是个大奸臣史书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鳌拜是个大奸臣?史书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熟悉康熙皇帝的朋友一定知道,智擒鳌拜,这是是康熙帝亲政之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他也通过这件事杀鸡儆猴,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初步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也因此鳌拜也被后世的文艺作品,编排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历史上的真正的鳌拜真是如此吗?
16岁的康熙新手上路通过砍掉第一个boss,收获了大量的经验值,让他等级一下跃升了几个level,从一个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帝王。作为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的第一个对手,鳌拜在无数的小说演义、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野心勃勃、嚣张跋扈的大恶人形象,好事不干坏事做绝,简直要骑在皇帝头上拉屎拉尿,甚至有夺位篡权之心。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历史中的鳌拜真的是一个十恶不赦心怀谋逆的大奸臣?仔细研读史书,你会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网络配图
康熙帝开列给鳌拜三十条罪状,其中与结党擅权有关的就有二十二条,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条,对册立皇后妒忌、私买奴仆等五条。可见,鳌拜最终获罪的原因,还是他“结党专擅,勿思悛改”,阻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君主的乾纲独断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如果鳌拜有谋反之罪,这在封建社会不但他本人的命保不住,而且还会祸灭九族。康亲王杰书等又列上鳌拜大罪三十,主张“大辟”并株连其家,但康熙皇帝并没有应允。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诸王贝勒大臣们说:“忆及数事,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雍正帝即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并于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这些貌似为鳌拜翻案的行为都说明,在清帝王的眼中,鳌拜并不是奸臣,反而是值得褒奖的有功之臣。鳌拜的最大错误就是在于他代表了满族传统贵族势力,这股势力与皇权是互相掣肘的,从皇太极登基开始,满清就开始不断进行内部权力斗争,其本质就在于皇权与贵族权力的斗争。到康熙时期,满族贵族势力最后一块阵地就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而其代表人物就是鳌拜,不打倒鳌拜,皇权就不能集中,康熙就不能大权独揽。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上,权臣与皇帝的斗争层出不穷,康熙与鳌拜的政争只是其中一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