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迟向孔子请教问题为什么孔子却要骂他
樊迟向孔子请教问题,为什么孔子却要骂他?
孔子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大圣人,兴办教育,因材施教,弟子遍及天下。这样一位受人尊重的老师,为何会在弟子态度恭敬地请教问题后,转身就大骂其小人呢?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说说!
大家都知道孔子教育讲究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弟子不同的性格,教授最符合弟子的知识。孔子一生鞠躬尽瘁,教授出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又以72位弟子最为杰出,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不少贡献。唯独孔子对一位非常杰出的弟子,十分的看不起,那就是论语中打过几次酱油的樊迟。
为何一向温和的孔子会背后说弟子坏话呢?原来是因为樊迟向孔子请教了如何种庄稼的问题,孔子当面就斥责了他。樊迟走后,孔子还对其他弟子说,樊迟,小人也!
孔子对弟子说这样重的话可是不多的,记载里最著名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看见宰予白天里睡觉,愤怒说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句名言,现在还有不少老师拿这句批评学生;第二次就是斥责樊迟的,樊迟问完问题刚走,孔子就骂他“小人哉,樊须也”。
按理说应该是骂宰予的话更重一些,其实不然,孔子骂宰予这件事情是因为在气头上的原因,论语中频频登场的宰予可是很受孔子喜爱的,这种可以解释为爱之深责之切。而樊迟就不同了,因为“小人”在当时并不算是骂人的话,只是一种地位低下的平民的意思。孔子对樊迟的态度冷淡,直接将其跟自己这些上等人区分开来,这才是最厉害的斥责。
不仅如此,孔子逝世后,也是樊迟提议为孔子著书立说,论语才得以问世流传。孔子看轻他,羞辱他,樊迟却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而且丝毫未有怨言,继承老师思想,为孔子的学说传播而奔走。
当然了,咱们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咱们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也不能摆脱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儒家思想传承了几千年,与当初孔子最初创立时也有了很大改变。新时代的我们,自然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