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寒地报春

李忱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被称为小太宗

发表于:2023-12-19 11:28:23 来源:翔达资讯

李忱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明清两代,官方会有选择性地对前代皇帝进行祭祀。其中,对于唐代皇帝,明朝祭祀4位,分别是唐高祖、唐太宗、唐宪宗和唐宣宗;清朝仅祭祀3位,分别是唐高祖、唐太宗和唐宣宗。在这两个榜单中,唐宣宗李忱算是一匹“黑马”了。唐高祖李渊是大唐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代雄主、贞观之治开创者和“天可汗”,他们受到后世皇家的追崇,这都不难理解。但唐宣宗李忱,身为唐朝的倒数第5个皇帝,他死之时,离大唐覆灭不到半个世纪,为什么会受到明清两代的共同认可呢?

因为,唐宣宗是官方正史树立起来的一个王朝晚期的贤君榜样。特别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明清帝王必读史书,对唐宣宗堪称推崇备至。司马光在书中说: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唐宣宗由此被认为是复刻版的唐太宗。然而,真实的唐宣宗,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13个儿子,820年,唐宪宗暴毙时,李忱才10岁。皇位先是由其同父异母的三哥、唐穆宗李恒继承。4年后,李恒驾崩,接下来的20多年,李恒的三个儿子相继称帝,分别为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李忱成为“三朝皇叔”。虽然是叔父辈,但李忱与三个皇帝侄子的年龄相仿。三个侄子对这个同龄的皇叔,态度都不好。据史书记载,李忱自幼沉默寡言,性格木讷,整天傻乎乎的。每次参加皇族家宴,侄子们就以取笑他为乐,调侃叫他“光叔”。

唐武宗李炎对李忱尤其不尊重,继位后,更是处处提防这个皇叔,欲置他于死地。原因可能是,李忱曾对其生母说过,他梦到乘龙升天。不管真假,这是非常犯忌讳的一个梦境。野史中记载了唐武宗迫害皇叔李忱的故事,说唐武宗曾密令人将李忱囚禁起来,并抛入粪池中。幸得宦官怜悯,才用粪土车偷偷将李忱运出宫外,秘密保护起来。还有野史说,李忱经过几次这样的死里逃生,遂出家为僧,云游到江南避祸。这类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李忱在几个侄子当皇帝期间的危险处境,应该是真实的。

846年,会昌六年,唐武宗病重,口不能言,左军中尉马元贽等宦官密谋,拥立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朝中晚期,宦官的权势极大,大到可以废立皇帝。传统史书认为,李忱之所以被马元贽等宦官选中,是因为宦官们觉得这个傻乎乎的皇叔,为人愚钝,智商不高,拥立为帝后易于控制。谁知道,李忱继位后,“裁决庶务,咸当于理,人始知有隐德焉”。原来,李忱是个演技派,他的傻和憨都是装出来的,是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的自我保护罢了。这可不是一个傀儡皇帝。

可能是因为模仿唐太宗的缘故,唐宣宗最大的本事是帝王术玩得很溜。早在身为三朝皇叔时,他就深知韬光养晦、装疯卖傻以避祸,上位后,为了驾驭各个统治集团,他在宰相、宦官、翰林学士各集团内部及之间大玩平衡术、监察术,使得各集团互相牵制,最后集皇权于一身。王夫之说,唐宣宗善用申、韩之术。

终宣宗一朝14年,没有出现武宗朝李德裕那样的权相。做了10年宰相的令狐绹,堪称宣宗朝第一号人物,但在宣宗面前也不得半点秉权用事。令狐绹晚年常对人说,我虽然十年持政柄,但每次奏对,即便是严冬腊月,仍然汗流浃背。宰相无实权,就只能是庸相,庸相则不能引领宣宗朝有任何大作为。这就是宣宗朝庸政的原因,而根源则在于唐宣宗的权力欲太强。

不管对谁,唐宣宗至死不肯放权。大中十年正月,宰相裴休请宣宗早立皇储,宣宗大怒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周墀升任宰相后,曾向韦澳讨教,如何把宰相做好。韦澳对他说:“愿相公无权。”唐宣宗确实有才有智,可惜全用在权术上了。宣宗一朝,藩镇军乱此起彼伏,幽州、徐州、河东、容州、岭南、湖南、江西等地,先后发生军变。农民暴动也时有发生,蓬州、衡州、浙东等地都有起义发生。这些军乱和暴动,虽然都被平定下去,但已说明全国的局势相当糟糕。在“大中之治”的掩盖下,整个帝国实际上千疮百孔。

《新唐书》说,“唐亡,诸盗皆生于大中之朝,太宗之遗德馀泽去民也久矣,而贤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赋深刑,天下愁苦”。对唐宣宗的统治给予了隐晦而深刻的批判。王夫之也说,宣宗朝被美化为“大中之治”,宣宗被吹捧为“小太宗”,其实,“自知治者观之,则皆亡国之符也”。“一寇初起,翦灭之,一寇踵起,又翦灭之,至再至三而不可胜灭,乱人转徙于四方,消归无地,虽微懿宗之淫昏,天下波摇而必不能定……至是而唐立国之元气已尽,人垂死而六脉齐张,此其候矣。”意思是,传统认为唐朝亡于宣宗的继承人唐懿宗,实际上,唐亡的病症在唐宣宗时已经都埋下了,只是在等待病发而已。

唐宣宗一朝,恰是大唐的回光返照。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因服长生药中毒驾崩。临死前,他颁布最后一道旨意,将夔王李滋托付给了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让这三个宦官拥立其为皇帝。但很快,担任左神策护军中尉的宦官王宗实,依靠手中掌握的宫廷禁军,率军迎接郓王李温,拥立其为皇帝,是为唐懿宗。之后王宗实又以伪造圣旨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

一次宦官政变,把昏淫无道的唐懿宗推上前台。大唐,时日无多矣。而追究这场政变,根源还是在于唐宣宗的权力欲,因为权力欲太强,迟迟不肯立太子,导致驾崩后宦官握权,翻手就是一场宫廷政变。这样没有先见之明的唐宣宗,在历史上的地位,显然被严重高估了。

低碳世界期刊

销售与管理期刊

数字化用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