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密封设备

宁王朱宸濠拥有铁索连船为何还会败给文人将

发表于:2023-12-19 11:31:25 来源:翔达资讯

宁王朱宸濠拥有铁索连船,为何还会败给文人将军王阳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阳明和朱宸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江西有时会被网友调侃为最容易被人遗忘的省份。

在明朝历史上,江西确是一个傲娇的存在。不仅是因为明朝前期的政坛几乎被江西籍的高官“垄断”,决定明朝生死存亡的两场大水战,也都发生在鄱阳湖。

一次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对战陈友谅,火烧了陈友谅的铁索连船;另一次则是文人将军王阳明对战朱宸濠,火烧了朱宸濠的铁索连船。

一、动静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在自己的寿宴上杀了孙都御史、许副使和都司一干人,绑了不服从的大小官员,正式称乱。

消息没有传到北京,而是先传到了正奉命赶往福建处理谋反的王阳明耳中。

王阳明当时就给朝廷写了一封奏疏,叫作《飞报宁王谋反疏》。一方面是通知北方做好应敌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是请求朝廷赶紧派军镇压。

那时候通讯不比现在发达,但在王阳明之前,朝廷并不是没有听到江西方面的一点动静。

王阳明奏疏被送达前,宁王谋反的消息没能传到北京。大小官员深谙明哲保身的官场道理,送去北京的奏疏里只提到江西有变、南昌有变。

武宗皇帝朱厚照在朝时期,各地大小匪患屡屡出现,所以这种类型的奏疏就很有不痛不痒、无关紧要的意思。

瞒报皇帝是掉脑袋的事,而敢明面上和宁王作对,肯定是立即掉脑袋的事——这在十四日宁府的寿宴上已经由孙都御史等同行身体力行。

官员们的奏疏上确确实实有提江西南昌有变,所以瞒报谈不上。武宗皇帝事后要追究,一来是有奏疏,二来牵涉的朝廷官员众多,最后肯定不了了之。

这是一种结果。

另一种结果是宁王造反成功了,那自然该官员间额手称庆,甚至胆子大的,面见宁王,直言曾上书有打掩护的意思,求得加官进爵。

那个时候,偏向于后一种结果的官员应该要更多一些。

这不是兵力的较量,也不是手段的较量,而是心智上的一较高下。

与心学大师在心智上做计较,落入必败境地,理所当然。

也诚如王阳明所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与其说朱宸濠败给了王阳明,不如说他是败给了自己,是关心则乱。

而娄妃深明大义,多次苦劝宁王不得。临近尘埃落定,散尽了财力叮嘱亲信士兵逃命去,自己则投江自尽。

娄氏一门皆受牵连,王阳明恩师、大儒娄亮专著尽数被毁,未能流传后世,是一大遗憾。

鄱阳寻宗不系舟,浅雨如霞血腥风。

船行将尽,一任浮沉风波急。

工业微生物

品牌研究期刊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官网

乡村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