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臣明明知道都要快亡国了他们为什么还
明末大臣明明知道都要快亡国了 他们为什么还是一毛不拔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末大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这几年很多网友都比较喜欢关注明朝的历史,也涌出了不少优秀的历史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等等,对于明末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兵临紫禁城下,朝廷上下并没有一心对敌,最后弄得个崇祯身死国灭,华夏进入300年黑暗的金钱鼠辫时代。崇祯死前感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大家都为大明朝,为崇祯手上有这么一帮奸臣而感到不幸,其实,仔细深究,大臣们跟皇帝不同心,有很多深刻的原因。
大明朝到了崇祯中后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当道了,这些东林大臣,不说个个都是精英,但都是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对局势其实也看的清,与其说朝廷是崇祯的朝廷,不如说是东林党人的朝廷,他们很明白李自成这种流贼,烧杀抢掠,任由他灭亡国家,建立新朝,对大臣们并没有多大的好处,看看后来城破以后这些大臣的下场,就知道了,为什么大臣们在最后时刻,都不愿意放牺牲个人利益,支持国家利益,除了大臣们自私自利,还有崇祯寡恩多疑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崇祯的猜忌,人人自危,最后导致了大明朝的覆灭。
当皇帝有时候装糊涂,让大臣掌控朝政,想天启朝,万历朝,朝政大臣把控,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保住朝廷,就是保住自己,没看这两朝的时候,流贼被压着打,辫子军也还没有那么嚣张吗。大臣们估计都不愿意李自成、皇太极来管着自己,个个都还是希望能够自己掌权吧,就为着,大臣就会上下一心了。
大明朝到了这个阶段,不是靠皇帝精明能干就可以做好了,更是要大臣们跟自己同心才行,虽然一个王朝的灭亡,无法改变,但是不至于兵临城下了,君臣还相互猜忌,起码,还能多延缓些时间,华夏从不缺人才,多延几年,说不定,李自成,皇太极都被灭了,到那时候,说不定有更好的势力来代替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