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是个智障他怎么会成为储君
晋惠帝是个智障,他怎么会成为储君?
晋惠帝是个智障,他怎么会成为储君?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看着司马炎沉迷于酒色,身体越来越差,一些有忧患意识的臣子觉察到了国家前途的不妙,他们先是劝司马炎戒酒戒色,在收效不大的情况下,就把希望转移到下一任皇帝候选人的身上。
这时的皇帝候选人是司马炎和皇后杨艳所生的二儿子司马衷。
之所以立二儿子司马衷为太子,是因为他们的长子司马轨早早就夭折了。
这真是悲剧啊。
这悲剧不单单是指夭折了司马轨,更多的是指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本身。
司马炎膝下一共生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他个个聪明伶俐,唯独司马衷是个智障人士。
而且,他和杨皇后除了生司马轨、司马衷,还有一个司马柬。司马柬相貌堂堂,智力超常。
可没办法,太子大位就传了给司马衷。
究其原因,除了周礼上说的“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那一套外,主要是杨艳的坚持。
这个女人,对于儿子的天生脑残感到非常负疚,坚持要把最好留给司马衷作为补偿。
当然,杨艳的坚持,背后也是得到了司马炎的默许的。
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而当年,司马昭很是想把自己的事业交给已经过继给司马师为子的二儿子来继承。如果不是贾充等人的力劝,他司马炎根本不可能有今天。
现在,他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觉得司马衷其实就是昨天的自己。
他也许在想,我小时候也不受父亲待见,智商也不高,但,只要权力过渡得好,不也照样打天下?
所以,不管群臣怎么争辩,夫妻俩还是在司马衷九岁那年义无反顾地把他推上了太子宝座。
并给他请了最好的老师——尚书令卫瓘,让尚书令卫瓘负责培养他。
卫瓘的学识很高,但他并非医学大师,对弱智人士司马衷毫无办法。
他的舌头抽筋、唾沫说干,也没能让司马衷的辨识能力提高一分,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司马衷还是该蠢蠢,该傻傻。
据说,有一天晚上,司马衷听见花园里有东西“呱呱呱”、“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就觉得很新奇,扭头问身边的宫娥,说:“是什么东西在叫?”宫娥以实相报,说:“是蛤蟆在叫。”
“蛤蟆在叫?叫得这么好听,请问,它们是在为公家叫还是为私人叫?”司马衷斜着眼、撇着嘴,自以为聪明地问。这一问,差点没把宫娥给噎死。
还有一次,他听说民间发生了饥荒,很多人被饿死,就义愤填膺地对自己的左右侍丛说:“该!这些人死了活该!没米饭吃,可以吃肉啊!要我说,这些人不是饿死的,是笨死的!”
如果没什么意外,这场考核将以交白卷收场。
可是,丑婆娘贾南风的智商还算正常,她清楚交白卷的下场是什么,一旦真那样了,她将从太子妃掉价成普通的王子妃,身份地位,有了天渊之别。
她打发周边的人到府外高薪聘请枪手。
可别说,嘿,真给她逮着了一个。
那人难有这样的机会显摆显摆自己的才学,技痒难忍,就旁征博引地洋洋洒洒写了一大通,夹杂了不少的成语、典故。
丑婆娘看了,也不知好坏,准备就这样交差。
偏偏,东宫内有个名叫张泓的宦官嘴欠,说了一句:“就这样交上去,十有八九要坏事。”
咦?却是为何?贾南风扭头看他,静等下文。
张泓不慌不忙地说:“太子读书不好,识字不多,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你在御批文件上引古证今,一下子写这么多,皇帝看了肯定不会相信,到时追查起来,还不坏菜?!”
“那,要你说,怎么办才好?”贾南风急了。
张泓狡黠地笑了笑,说:“很简单,不要过多地吱吱歪歪,就事论事,直接上结论。”
贾南风一听,觉得有理,就对张泓说:“那这事就交给你办了,你把这些长篇大论删了,要快,日后保你富贵荣华。”
张泓满心欢喜,认认真真地修改了一遍,交傻太子抄好,由守在门外的使臣送交给了还在酒席之上的司马炎。
司马炎一看,嗬,傻儿子的字写得虽然像乌龟爬泥,字数也不多,但判词意思清楚,理事也颇为得当呢。
儿子都已经长成那样了,司马炎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现在发现他的表现竟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期望值,不由得有几分飘飘然,乘着酒意,喜形于色地把这些文件递给卫瓘,激动地说:“看看,这是太子批的,还过得去吧?”
他这一来,周围的人都知道卫瓘有过诋毁太子的行为了。
卫瓘也吓得脸色大变,心里叫苦不迭,赶紧挽救地说:“啊,想不到,想不到,太子竟已经大为长进了。”
司马炎更加高兴了,马上派人带上大批珍宝前去打赏东宫。
司马衷的太子位好歹是保住了。(以上为覃仕勇著作《两晋南北朝的泣血悲歌》上册节选,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到专栏阅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