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传国玉玺上有四个汉字真相是什么
清朝的传国玉玺上有四个汉字?真相是什么?
古时候但凡朝代更替,传国玉玺就成了皇帝们最渴望得到的“神器”,在古代它是皇权的象征。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提到传国玉玺,我们就会想到和氏璧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但是我们看了故宫博物院的二十五颗清朝玉玺,就会发现清朝的玉玺大多数都是四个字或六个字,而且以四个字居多: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等六字印玺,明显是专印专用,通用的应该是天子之宝、敕命之宝、制诰之宝等四字印玺。
这二十五枚印玺,全部罗列出来,读者诸君看了也会头痛,所以笔者将他们制成一张大图,感兴趣的可以放大来看,也许能看出一些奥妙来:这二十五枚印玺,并没有清朝真正的传国玉玺,因为清朝的传国玉玺肯能是一枚汉印,而且上面也只有四个汉字。
“完璧归赵”是历史事实,而那块和氏璧究竟是圆形有孔还是一块方玉,似乎也没必要争论:如果像课本上画的那样是个类似垫圈的东西,李斯也没办法把他做成传国玉玺,更不能在上面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八个篆字,其实是强调君王的责任,也是一种对国家和百姓的祝福,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据说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被某位太后摔掉了一角,只好镶金弥补,这才有了“金镶玉”一说,多尔衮“缴获”并献给皇太极的传国玉玺,很显然不是金镶玉,也没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虽然真伪难辨,但是从林丹汗遗孀苏泰福晋手里缴获这枚汉印之后,多尔衮还是郑重其事地给皇太极上表:“皇上洪福非常,天锡至宝,此一统万年之瑞也!(《清太宗实录》卷二十四)”
多尔衮说这枚汉印是传国玉玺,皇太极也希望是真的,其他人当然也不敢说假的,孔有德紧跟着上表:“此宝实非寻常,乃汉时所传,迄今二千余年。他人不能得,惟我皇上得之,盖皇上爱民如子、顺时合天,虽宝玺在千里之远,应运呈祥,是天启其兆,登九五之尊……尧舜之治,今得复见矣……”
继孔有德之后,耿仲明也大唱赞歌,这篇赞歌跟孔有德上表一样,都被收进了《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夫玉玺者,乃天子之大宝,国家之上瑞,有天下者所必用也……惟愿蚤正大统,以慰臣民之愿!”
两个重量级汉臣(奸)都站出来证实这枚汉印就是传国玉玺,皇太极当然“深信不疑”,他不但举行了隆重的“受宝大典”,而且在多尔衮、土谢图汗图济农巴达礼、孔有德三人领衔劝进之下,改大汗为皇帝,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公然称帝并改国号为清了……
从这一番操作中,我们看出了有组织的造假迹象:孔有德耿仲明原本都是皮岛大帅毛文龙部将,孔有德“长于弓马,不识字”,耿仲明也不是个文人,他们怎么能写出这样文绉绉的文字来证明多尔衮缴获的是传国玉玺?
不管怎么说,拿到了“传国玉玺”的皇太极称帝了,那方“制诰之宝”“汉印”也就成了清朝传国玉玺,清朝历代皇帝都信以为真,但却从不拿出来使用,以至于我们不知道这方汉印是否真的存在,更不知道它最后去了哪里——对这方面有所了解和研究的读者请不吝赐教:多尔衮“缴获”的,真是传自汉朝的“传国玉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