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将灭时一个老头的救国之道拒金兵于城外
北宋将灭时:一个老头的救国之道拒金兵于城外
老赵宋徽宗屁颠屁颠地跑到镇江去避难了,小赵钦宗这边可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可以说,钦宗皇帝是在李纲和吴敏的力争之下才登上皇位的,所以,在这期间吴敏被任命为门下侍郎,李纲也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可是,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兵,宋廷主战、主逃争论不休,总结起来主要由三个方面的意见:
网络配图
一,金人贪得无厌,最多割给他们燕山这一路,绝不能任其宰割;
二,这帮金人狡猾多端,要加强守备,不可掉以轻心;
三,应该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
四,把金朝使臣安置在外面,不能让他们进入朝门上殿堂。
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而当宋廷要让秦桧和张邦昌作为割地专使前往金营的时候,秦桧前后三次上书说:这次是专门为割地而出使,与我本来的意愿相矛盾,与我的本心相违背。以此来拒绝此次任务,最终宋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所以,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说三十六岁的秦桧是一个尽忠职守的,有志向的青年人。秦桧在这一时期的表现多少都会让人感到有些诧异,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秦桧始终都是一个大奸大恶的形象,而很多历史著作包括历史教材对这一时期秦桧的所作所为也是只字不提。我想,不管后期的秦桧多么坏,多么奸诈,但他绝对不是一开始就是以这样的面目出现的。是人就会变,秦桧也不例外,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秦桧的所作所为,我们理应给予肯定。
就这样,徽宗老赵的九儿子,也就是钦宗小赵的九弟康王赵构和张邦昌被派往了金营作为人质,无奈之下的李纲把割让三镇的诏书扣下不发,计划等待勤王援军到来之后再设法补救。不久之后,种师道、姚平仲、范琼、马忠等人率领的援军相继赶到开封,此时宋军足有二十余万人,而金军只有六万多,在这种情况下李纲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所有人马归他统一调配,遭到反对。他又建议守住黄河渡口,切段金兵粮道,再以重兵逼迫金军,等到他们粮草将尽之时再去索要割地纳款的誓书,等到金兵撤退渡河的时候再给予致命一击,结果还是被拒绝。相反,宋廷采用的是姚平仲夜袭金营的作战计划,结果惨败,姚平仲弃军败逃,来犯开封城的金兵刚好被李纲击退。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小赵皇帝这下彻底把金兵激怒了,说得好好的,议和割地,人质都派来了,你居然出尔反尔,这种行为和你爹赵佶倒是很像啊。小赵为了撇清自己,无奈之下,就把夜袭金营的主要责任推到了李纲、姚平仲等人的身上,并把李纲解职。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不拿出点儿诚意来显然是说不过去了,于是,小赵就派秦桧和程瑀为割地使(这次是真推脱不掉了),带着国书和割地诏书等前往金营谢罪,并用徽宗赵佶的五儿子肃王赵枢代替康王赵构,张邦昌也由少宰(次相)升为太宰(首相)以满足金人的要求,显示议和之诚心诚意。
- 上一篇:自动洗衣机怎么单独脱水
- 下一篇:海信空调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