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解析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诗词中的文化典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典故,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典故不仅可以使诗句表达更加形象,还让诗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
“双鲤”指代书信?“怀橘”指孝顺父母?36个古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帮孩子读懂诗意中华。
1.咏絮才
《世说新语》载,东晋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来比拟雪花飞舞,叔父谢安大为赞赏。后以“咏絮”或“咏絮才”称赞女子善于吟咏。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曹雪芹《红楼梦》
2.比翼鸟、连理枝
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3.莼鲈
指家乡风味,典出《晋书》:“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蔬菜、莼羹、鲈鱼脍,……”后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写作莼鲈之思。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采薇
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不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野望》
5.长亭
古代驿站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6.尺素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秦观《踏莎行》
31.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李白《长干行·其一》
32.怀橘
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33.还珠
古时合浦盛产珍珠,因太守贪婪,珍珠都转到别的地方。孟尝任太守后,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34.化碧
周敬王时刘文公属下的大夫苌弘蒙冤,因忠于刘氏被人杀于蜀地,其血三年化为碧玉。后遂以“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朱敦儒《木兰花慢》
35.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6.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惯,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 上一篇:空调加什么制冷剂的好空调制冷剂怎么加进去
- 下一篇:有关外汇投资的小技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