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蓝莓

保健食品成投诉热点

发表于:2023-07-25 12:37:09 来源:翔达资讯

保健食品成投诉热点

保健食品投诉占了四成

今年上半年,凌河区消协及其分会共受理消费维权案件317件,其中投诉143件、咨询174件。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预先消费投诉案件明显减少,中老年人轻信保健仪器能够治病而上当受骗的案件明显增多,占上半年总投诉案件的40%,已成为上半年投诉热点。

上当受骗不乏自身原因

消协指出,中老年人之所以成为保健食品的受骗者,不乏其自身原因:一是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中老年人更加关注身体健康。一些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纷纷把目光转向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上来,形成了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是经不起诱惑,贪小便宜,轻易暴露信息。面对厂商免费体检、免费赠药、办理会员、健康咨询等活动,主动填写个人信息,轻易暴露姓名、家庭住址、住宅电话、健康状况等情况,被厂商进行一对一“洗脑”、“忽悠”,留下有针对性的信息。

三是一些中老年人轻信宣传,冲动消费。一些不诚信厂商以虚假、夸大的所谓“健康知识讲座”和广告宣传,使一些中老年人变得不理性而冲动消费,迫切地从口袋里掏钱购买。有的中老年人不但不听儿女劝阻,反而埋怨儿女舍不得花钱,致使儿女左右为难。

四是一些中老年人对保健食品缺乏正确认识。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具有治病功效,只是根据成分有一定保健功能,对适应群体也有一定限制。对此,不少中老年人缺乏足够认识,甚至个别中老年人轻信保健食品能治病,停止就医,停止吃药,致使病情加重。

虚假、夸大宣传六大黑招

消协指出,一些保健食品厂商,面对暴利严重失信,以虚假、夸大的宣传手段不断“推新”,让中老年人防不胜防。

其一,虚构国家级监制机构、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级认定、国家级荣誉等;

其二,不惜重金聘请名医、名人做广告推荐,请所谓的“患者”做托儿,大谈疗效;

其三,炒作“因子”、“酶”、“态”、“肽”、“素”、“胰”等所谓“专业术语”和抽象的“概念”,来包装产品的“专业性”和“科技含量”;

其四,夸大保健功能,甚至声称能治病,不用打针吃药;

其五,免费赠送保健品,回头收取高额咨询服务费;

其六,不在当地设店,电话订购,送货上门,让你找不到投诉对象。

此外,厂商暴利销售,行政处罚只是九牛一毛,也让保健食品有恃无恐。保健食品的利润都很高,一般在200%-300%不等,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金额一般都在几千甚至上万元。因虚假宣传受到的几千或一两万元的行政处罚,不能有效震慑其违法行为。

大学生申请出国留学条件

ucsd留学费用

美国大学

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