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赤皮青冈

世界杯航运你好世界杯32强与航运那些事儿

发表于:2024-06-05 15:06:02 来源:翔达资讯

日本一直积极推动航运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智能航运的代表是无人船“MEGURI 2040”项目。日本财团(The Nippon Foundation)于2019年10月发起了“无人驾驶船实证实验相关技术开发共同项目”征集,5个子项目包括智能渡轮开发项目、横须贺猿岛无人船项目、无人船未来创造项目、利用国内集装箱船和汽车轮渡进行无人化验证项目、水陆两栖无人技术开发项目。

智能渡轮开发项目通过让“Soleil”轮(船长222米)搭载无人驾驶系统在北九州新门司至伊予滩海域进行了约7个小时的高速自主航行。这是全球第一次在大型客滚船上展示自动进出港和高速航行(最高航速达26节)。

图源/The Nippon Foundation

今年1月11日,横须贺猿岛无人船项目也完成首次试验,将自主船舶操纵技术应用于一艘小型客船“Sea Friend Zero”轮,这艘船在横须贺市三笠栈桥-猿岛之间进行了约10分钟航程的无人驾驶航行。

更加受到关注的是无人船未来创造项目,这是构建完善的无人操作系统与陆上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进而促进无人集装箱船航行技术在2025年之前实现商业化应用。2月26日-3月1日,载箱量为204TEU的“Suzaku”轮顺利进行了东京港-津松阪港-东京港之间自主航行测试,790公里的往返航行通过位于千叶县的陆上支持中心进行远程操作。

图源/marine-salvage.net

利用国内集装箱船和汽车轮渡进行无人化验证,项目通过一艘内贸集装箱船完成了自主航行测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利用正在实际运行的集装箱船进行的自主航行试验,也是第一次使用无人机来协助船舶系泊的测试。随后,整个航程约750公里、航行时间长达18个小时的测试在大型滚装渡船“Sunflower Shiretoko”轮上进行,无论是从距离还是时间上来论,这都是世界首次。

图源/bairdmaritime.com

3月14日,世界第一辆水陆两用无人驾驶巴士在长野县八场水库进行实验性运营,这是水陆两栖无人技术开发项目重点,搭载有日本最新研发的传感器系统、雷达系统、风速自控系统和5G信号系统,能够实现路径和航路的自动规划设定、障碍物回避、水上/水下自动避航、出/入水自动控制等。

图源/trendradars.com

为了尽快实现船舶零碳排放,日本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开发。日本国土交通省和海运业界制定了二氧化碳零排放船舶进度表,计划到2050年完成船舶氢、氨等替代燃料转换。

氢燃料渡轮“Hydro Bingo”完工标志着日本航运业“未来氢社会的开端”。2019年,日本常石集团旗下TFC与比利时海事集团(CMB)共同开发氢动力船舶,2021年7月,世界上第一艘氢燃料渡轮“Hydro Bingo”完工。2020年,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日本航运零排放路线图》,为2028年前后全面引入船舶动力替代燃料确立了重点试点项目和攻关技术,其中包括加快双燃料发动机项目试点,实现2026年前应用于沿海小型船只上的目标,并随着技术的完善,拓展应用至大型远洋船舶,力争到2028年实现商业航运。2021年2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2050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提出到2050年将现有船用传统燃料全部转化为氢、氨、液化天然气等清洁燃料。2021年8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发布绿色挑战赛,提出在2030年前实施一揽子交通领域绿色化项目,其中在船舶领域提出要研发低碳化、脱碳化技术。基于将氨作为核心船用燃料的设想,日本设计了一艘80000吨级氨动力概念散货船。日本邮船和日本联合造船在合作研发氨浮式储存和再气化驳船的同时,还推动使用氨作为主要燃料的氨燃料氨气运输船的商业化使用。前者配备了专门用于氨气的浮动储存和再气化设施,有助于业界早日引进氨燃料,且利用驳船作为陆地设施替代品,以稳定氨燃料供应。后者则可使用货物中的氨作为船用燃料,有助于远洋船舶早日实现零碳排放。

在大力推进新能源船舶研发的同时,日本企业也在积极布局碳捕集、碳回收等温室气体减排新技术研发。比如川崎汽船与三菱重工合作开展了全球首次海上碳捕获试验,商船三井、日本联合造船等9家企业成立船舶碳回收工作组,研究船舶排放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

明日风尚

新传奇

长江丛刊期刊

老字号品牌营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