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湿唇兰

世界杯恐龙世界杯白岩松让儿子通宵看球最好

发表于:2024-06-05 15:06:11 来源:翔达资讯

各位亲爱的家长,欢迎来到今天的美妈课堂。

在分享今天的绘本之前,我想带大家认识一位童书作家——道格拉斯·伍德。

在8岁的时候,他被诊断为多动症和阅读障碍症,在班级里非常害羞,他甚至讨厌学校。但如今,他却成为了一位37本全球畅销书作家,全球知名的作家、音乐家、博物学家、野外向导,并在白宫朗诵其作品。

有人曾让他分享自己的成功秘诀,他说:

“一个人成功与否,童年很重要!

那些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不是什么特别的、安排好的活动,而是留给自己,去做自己的时间。

比如做个白日梦,去户外探险,和朋友一道或独自一人做各种奇葩糗事,有时候只是单纯地让自己无聊,让生命从容地慢慢流逝。

今天的世界加快了脚步,而孩子们仍然需要有放空的时间——去放松,去想象,去弄明白他们是谁,这个世界如何运转。”

为此,他把自己想对孩子,想对大人说的话写进了这本《什么也不做》。

有时候,会有那么一天——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没有——任何事要做。

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不用练棒球,不用上舞蹈课,不用排练话剧,不用练足球,不用上电脑班……

(当然,有人会对这样的空白感到担忧——他们人很好,还穿着大号的鞋子。)

你什么也不做的时候会干些什么呢?

我听到了好多故事,好多很棒的故事——

你用小木棒做成玩具船,把它们划过池塘,那池塘不知为什么,看上去就像大海一样宽广。

你躺在大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云从恐龙变成鳄鱼,变成龙,变成熊,变成蝴蝶……再变成云。

或是趴在地上,观察一只蚂蚁背着比它的身体大三倍的东西经过,然后苦思冥想:它是怎么做到的?蚂蚁的早餐究竟吃些什么,能让它们如此强壮?

看到上述举动,你会觉得这些任孩子支配的时间都是在无理取闹吗?

作为老师,我能接触到很多家长,在探讨育儿经的时候,大多数的父母显得都很焦虑。

他们害怕孩子做一些“浪费时间”或者“毫无意义”的事,比如追漫画,看球赛,收集好看的包装袋。

他们害怕这些归属于孩子的时间会最终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2005年,《儿童和青少年医学文献》上的一篇报道表明,从1981年到1997年,儿童自由玩耍的时间缩短了1/4。

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大学,父母牺牲了孩子的游戏时间,给他们安排了很多课外活动——从幼儿园开始。

他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获取最大的利益,以此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浪费时间”就相当于在大好的年华里虚度光阴,更害怕孩子“老大徒伤悲”。

于是,上课、补习班、集体活动……看着孩子忙碌的身影,仿佛那样就不会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但孩子“虚度时间”真的是一种罪恶吗?

试想——

如果牛顿忙到没有时间躺在苹果树下打盹睡觉,又怎会去思考这个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把我砸到?

如果阿基米德泡澡的时候,是全神贯注背诵英语单词,那他还会注意到流体中存在的浮力原理吗?

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躺在沙发做白日梦,梦见自己搭着一束光驰骋,何来灵感击中他去研究相对论?

亚里斯多德曾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而在所有人当中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要丰富更多。

把孩子时间安排得无孔不入,会让小孩失去创造刺激的能力,结果就只能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

我的理解是,孩子休息的时间、游戏的时间、无所事事的这些时间,看似虚度,其实不然,都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时间段。

多给孩子一点留白的时间,让他们去发呆,去体验,去想象,就是呵护他们创造力最好的方法。

有些家长很害怕“自由”,在他们看来,给了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

自由,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胡作非为——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l允许孩子做“无用的事”

白岩松曾分享过自己和孩子的一段经历:有一年的世界杯决赛恰逢周日又是晚上直播,虽然第二天一早便要上学,但他还是答应了孩子通宵看球的请求。

在那场比赛中,孩子喜欢的球队经历了1:2到2:2,最后千钧一发之际临门一脚以3:2完成逆袭。

可以说白岩松干了一件很多父母都不敢干的事,通宵看球,还不是在假期,搁哪个家长身上他们应该都会说:“这不是浪费时间嘛!”

但白岩松掷的回答地有声:请问在中国的教科书中,还有哪一堂课,能够比这次熬夜看球更好地学习“绝不放弃”四个字?

l自由不等于放纵,把控好力度

有人说既然这样,那就全按孩子的喜好来。

他学画画三分钟热度,不强迫他;

他练跳舞觉得苦,不强迫他;

他弹钢琴因为枯燥想要放弃,不强迫他。

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空白时间”,对于掌握一门技艺,或是完成一个梦想来说,它必然是一段持续性的时间。

这时候,当尚小的孩子自制力还不够的时候,就需要父母督促,懂得“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那么喜欢的事。

周杰伦曾在录《鲁豫有约》时坦言,小时候,每当他练琴时,妈妈都会拿着棍子站在身后,这一站就是五六年。即使是现在,他也会感慨,要是没有妈妈当年的逼迫,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在原则面前,优秀的父母既要懂得让孩子“虚度光阴”,做些“没用”的事,也要督促、引导他努力专注、自控有恒心。

适当的“逼迫”,能够引导孩子持之以恒,帮助孩子让梦想照进现实。

l花时间陪孩子一起“虚度时间”

孙俪前段时间曾在微博上晒自己和孩子的日常:他们家再添“新丁”,家里孵的小鸡出生啦!

作为星爸星妈,或许他们没有那么多固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却有一套独特的育儿经验,那就是陪孩子玩。

他们会主动参与进他们的生活,和孩子建立起情感连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共享轻松休闲的“亲子”时间。

在这样的教育之下,一双儿女从小就自信满满,自主力、适应力和自控力都很强。

不管从那个方面来看,对于孩子,他们始终都需要时间什么都不做,或者说需要时间交给他们自由分配,而父母呢,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支持,从而帮助他们发展出自主性、独立行为和意志力。

生活不能被填满,人生亦需要留白,小孩如此,穿大号鞋的大人亦是。

就像埃尔金德警告的那样: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玩耍,不能将玩耍看作是工作的对立面,而应看成是对工作的补充。

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肌肉一样,不用则废。

有时候,什么也不做,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事情。

体育世界

智库时代期刊

科技创新与应用网站

大众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