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湿唇兰

小谷歌育儿知识9岁男孩开发游戏上架谷歌育

发表于:2024-06-19 11:14:51 来源:翔达资讯

◆◆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浅浅

1化堵为疏,获得双赢

几天前,看到一个视频,尼日利亚的一位九岁男孩巴兹尔开发了一款名为“青蛙攻击”的手机游戏,将于8月上架谷歌应用。

视频中的小主角巴兹尔很小时就喜欢玩手机游戏,7岁的时候他因为太过于沉迷手机游戏受到了父亲的指责。

有一次巴兹尔的父亲很生气地对他说:

“你总是在玩游戏,难道你就不能想一下创造自己的游戏,让别人也能玩你的游戏吗?”

(图片来自网络)

听完父亲的话后,巴兹尔开始学习制作游戏,并对此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巴兹尔的父亲看见巴兹尔对制作游戏如此有兴趣,就给他买了一台电脑,并在今年3月,给他报名参加了为期五天的5至15岁儿童游戏编程新手训练营。

参加完培训后的巴兹尔后开始自己制作小游戏,到现在为止他已经开发了30种游戏,其中一款将上架谷歌应用。

巴兹尔说:

“现在,当我感到无聊的时候,我就会自己开发一些简单的手机小游戏,这让我保持忙碌和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们视手机游戏为洪水猛兽时,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接触时,巴兹尔的父亲却换了一种方式,不是禁止儿子玩手机,而是给儿子提供了条件,让他学习制作游戏。最终让原本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变成了一名手机游戏开发者。

化堵为疏的教育方法,在这一刻完美地创造了一个好的结果,是父与子的双赢。

2压制型教育,危机四伏

现在,孩子手机成瘾,也成了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因为孩子想玩手机,而父母反对,导致家庭矛盾在不断地升级,甚至引发了悲剧。

去年,江西就有一名高中女生因为上课玩手机,父母知道后,把手机收回,该女生就在学校宿舍跳楼身亡。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名13岁男孩毛毛因手机被父亲没收,不能玩“王者荣耀”了,便从家里的四楼跳下来,导致髌骨、双大腿股骨骨折。

杭州一名14岁男孩小严,因为玩手机被妈妈责骂并没收手机后,不满妈妈的做法,小严离家出走后跳河。

这一场场不幸事件的发生,让已为父母的我们都感到痛心,也有很多网友提出:

如果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换一个方式与孩子交流,那么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啊?

在不让孩子玩手机上,很多父母都采取了独裁的方式,在学习上很多父母同样采取了强制性方法。

当孩子回到家后,父母对孩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始做作吧!”吃完饭后对孩子说:

“赶紧做作业,或者是作业做完了吗?你还不赶紧做…”

同事小张的儿子鑫鑫说这就是他家的情景再现,一回到家,妈妈就对着书包都还没有放下的他说:“赶紧做作业去!”

刚吃饱饭,才放下碗筷妈妈又对他说:“马上进房间,等等作业做不完了。”

面对这样逼着做作业的妈妈,鑫鑫说:“难道我的生活里除了做作业,就没有别的了吗?”

可小张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一再催促和用逼的方式,最后导致鑫鑫把写作业当成任务,也不管答案对不对就写下去了,到后来就发展到不写作业了。

为此,小张开始采取打骂、罚站、限制出门的严厉措施,可结果是鑫鑫并没有好好做作业,干脆放学不回家到外面瞎逛,还和小张说,不想上学了。

面对产生厌学的鑫鑫,小张这才反应过来,并后悔是自己的方式太过于暴力,太过于独裁了。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里这样写到:

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图片来自网络)

惩罚和简单粗暴地制止在短期内是有效,但它有长期的负面效果,只有用正面的疏导的方式引导孩子,化堵为疏,化阻力为动力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如何化堵为疏,化阻力为动力

1.尊重孩子,引导孩子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你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

其中有一个帖子的主人分享了她与她母亲的相处模式,获得了极高的点赞数。

她说,有一段时间自己很爱写日记,刚开始她也学同学们,在日记本的锁上缠上一根头发,结果一个星期过去了,头发没有断。

妈妈在此期间并没有动她的日记本,并对她说:

“日记是你的隐私,你要自己收好。以前,你外婆从不偷看我的日记,我也不会偷看你的。”

在后来,她早恋了,身边的同学们都瞒着父母,生怕被父母知道了,但她不需要,甚至还和妈妈分享起了她在恋爱中的小甜蜜和小困惑。

有一次她问妈妈:

“别人的父母看到女儿谈恋爱都说要打断她的腿,你为什么不会这样啊?”

妈妈的回答是:

“这种事情怎么堵得住嘛,比起像仇人一样去防你,妈妈更希望你可以拥有更顺利更向上的感情。同时,妈妈也相信你不会为了谈恋爱耽误自己的学业。”

妈妈的理解和引导对她起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她说,她和当时的男朋友互传的纸条百分之七十是数学题和互相鼓励的话。他们的恋爱并没有影响学业,反倒让他们都成了优秀学生的代表。

尊重孩子,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鼓励胜于奖励,引导强于管控,这是让孩子走向正面的最有效的方法,积极而深远。

2.与孩子一起共同直面困难

我的侄子从小喜欢玩电脑游戏,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晚上偷偷起床通宵打游戏。半夜打游戏,白天上课他就打瞌睡,学习成绩一路下滑。

哥哥发现后,并没有直接揭穿他,而是一到周末就拉着他去打羽毛球,并邀上侄子最好的朋友一同前去,到了暑假就带着他去周边的城市走走。

侄子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和游戏带给他一样的成就感,在去旅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的精彩有趣,慢慢地他远离了网络游戏。

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后,不纠结于问题的本身,而是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孩子一起直面困难,这样将会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3.做孩子的榜样去影响他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过一个与她女儿的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有一段时间,李教授的女儿很爱听《老鼠爱大米》《披着羊皮的狼》的歌,李教授觉得这是什么歌啊,歌词都写得那么的不好,就对女儿说:

“你这听的是什么歌啊!”

可孩子对着她说,

“这你就不懂了。”

啪的一声把门关了。

李教授知道此刻对女儿说教完全没有意义,她开始在家里播放胡里奥、恩雅的音乐。

播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女儿突然把小脑袋从房间里把探出来问是谁的歌。李教授就告诉女儿说:

“这是胡里奥的,他之前是西班牙著名的“皇马”俱乐部足球队,球踢得可好了,现在是西班牙有名的歌唱家。”

女儿一听,对李教授说,我去找来听听,在过了一段时间李教授发现女儿不在听以前听的歌了。

李玫瑾教授说:

“摆脱一样东西,不是割断它,而是找到东西替代它。”

都说三流的父母当保姆,二流的父母到教练,一流的父母当榜样。孩子是望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不说教,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孩子。

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给他足够的空间自由生长,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一路上作为父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信任,给予陪伴和引导。

(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的力量、潜能是无限的,他们的生命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他生命的引导者,用爱去激励他,用正确的知识去引导他,让他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去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赴美就医网

赴美就医机构申请流程

国外医疗中介机构有哪些

赴美就医签证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