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电教设备

海宁哪里养花最好(群众带着群众干 3万“花粉”搭起海宁大花园)

发表于:2024-07-05 10:14:32 来源:翔达资讯

来源:海宁日报-爱海宁

海宁市传媒中心记者 张会 周梦洁

在地里干了半辈子农活的长安镇(高新区)东升村农民葛惠凤和杨林洪夫妻最近有了个新爱好——种花,这从未接触过的“新农活”一开始让俩人挺头疼,“种点啥,怎么养,咋规划,一窍不通”。

好在,俩人有一个好老师——“花粉团”成员李白艳。在她的指导下,夫妻俩将院子里堆放垃圾的30平方米空地清理出来,建成了一个小花园,初冬时节,仍满园花香。

“花粉团”原本只是海宁日报旗下一个提供给“花粉”们交流园艺的平台,如今却成为市妇联开展“优美庭院”创建工作的有力队伍,成为了政府开展基层治理,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提高百姓生活品质的强大帮手,平台近3万“花粉”变身园艺导师,帮助万千家庭建起了“优美庭院”,海宁评选优美庭院的做法,得到了嘉兴市委书记张兵的批示点赞。

农户等靠要 希望政府“全包干”

海宁“优美庭院”创建虽起步较早,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的海宁,经济发达百姓富足,但以前的农村环境却只重“硬件”,忽视“软装”:“房子高大上,周围垃圾多,门前河道脏,屋后池塘黑。”

百姓兜里有钱了,日子好过了,对环境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2013年,海宁启动了“星级美丽乡村”创建,对全市乡村来了一场环境综合大整治,为将整治延伸到“最后一米”——农家庭院,农经、妇联等部门启动的“优美庭院”创建成为有效载体,动员农户“洁化、序化、美化、绿化”自家庭院。

和全省大多数农村一样,海宁农家庭院大部分都是一块水泥板,两边堆砖瓦,中间晒谷草。听说要在自家院子里养花种草,多数村民都觉得没必要。“养花种草有啥用?又不能卖钱。”“院子种上花草,以后晒个东西都没地方?”反正就是观望多、行动少。

“农户还是老观念,认为养花种草没啥用,浪费精力浪费钱。”马桥街道利众村党委书记沈玉祥说。

作为最先开展“优美庭院”创建的村之一,利众村遇到的最大难题的是农户不配合,“老百姓都说,要弄你们来弄,希望村里‘全包干’!”

面对群众不情愿,等靠要思想严重,海宁并没有“一刀切”,而是先打造一批优美庭院示范户、示范村,希望以榜样来带动其他农户。

即使这样,工作推进起来也不容易,虽然不少村花尽心思搞活动、制定奖励政策,但愿意“买账”的农户却不多,主动参与的就更少了。

因为主体激发不够,由村里帮着打造的院子暂时变美了,可没过多久,种下的花草全死了,满盆的杂草。“群众自己不参与,根本不珍惜,啥都盼着村里来。”

如何调动农户积极性,让他们全面主动参与到优美庭院创建中来,市妇联一直在调研、思考、探索,直到认识海宁日报“花粉团”,豁然开朗。

花粉团成立 激发居民花园梦

“花粉团”的成立,最初的想法是通过互联网,给热爱园艺的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可没想到很快就由服务“小众”变成了服务“大众”。

“‘花粉团’一开始服务的都是爱花人士。”让负责人金敏月没想到的是,平台的建立,却在无形中带起了一股美化庭院的风潮。

平台成立之前,很多“花粉”家的美丽院子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当这些院子和花粉的故事通过平台和媒体宣传后,大家心中的花园梦被激发了。无论是城市的“花粉”还是农村的“花粉”,他们的庭院都成了‘小景点’,前来参观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盐官镇祝会村村民王海燕家的庭院就是其中之一。王海燕原本是个园艺“小白”,4年前加入花粉团后便迷上了养花种草,把自家的庭院打造成了一个精美的小花园,周围邻居、亲朋好友来参观后,都想拥有和她一样的小花园,她也正式从园艺“小白”变身园艺“导师”,传授大家打造小花园的一些技巧,帮助大家打造小花园。

就这样一户带一户,一组带一组,海宁养花种草的风气开始形成并不断蔓延。花粉团“让家家户户开满鲜花,建设美丽海宁大花园”的梦想也迎着这股“东风”正式起航。

“我们实现梦想的路径是‘城市带动农村’。”金敏月介绍,2016年,花粉团最先把目光聚焦在城市家庭的阳台,推出了“最美阳台”评选活动,邀请市民拍下自家美丽阳台、分享园艺技巧和绿色生活体验,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积极响应,花粉团微信公众号活动页面的访问量达到了36万,这一数字超过了海宁户籍人口的一半。

这次评选在城镇和农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花粉团也开始进入了主抓“优美庭院”创建工作的市妇联等部门的视线,开始帮助千家万户打造优美庭院。

“花粉”当导师 群众带着群众干

“优美庭院”的推进一直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农户积极性难调动,二是农户不知道怎么打造。而这正是“花粉团”的优势所在。双方一拍即合,开始合作推进“优美庭院”创建工作。在市妇联统筹下,“花粉团”建立组织网络,花粉们开始走出家门,走进辖区村庄,指导帮助农户扮靓庭院。

“一开始村里嘴都说干了,还是只有几户人家愿意参加。”去年,担任硖石街道南漾村“优美庭院”指导老师的“花粉”王俞坤说。

在村里召开的动员会上,村干部董伶俐还没说完,下面有人就嘀咕起来。“要养花种草,没钱,也没空!”“农村不就这个样子,有啥好弄的?”理由一大堆,归结起来就是让自己出钱出力不行,最好村里直接帮忙弄好。

面对村民“不配合”,王俞坤也有好点子,和村里一起带着村民到自家、到丁桥、黄湾等地的花粉家参观,村民们一下子开了眼界。

“真是漂亮。”看着人家院子那么美,再想想自己的院子,落差就特别大,打造自家院子的想法一下子强烈起来。

村民胡明观参观了几次后,受刺激了,回家后二话不说,把自家的院子给掀了,“花不了几个钱,还有人上门免费指导,为啥不弄!”经过1个多月的改造,院子彻底变了样,效果连胡明观自己都感到吃惊:原来杂草丛生、像垃圾堆一样的院子变成了一个小花园,里面花草树木高低搭配,各种鲜花竞相开放。不太会说话的他忍不住赞叹,“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舒畅!”

“光说没用,眼见为实。”王俞坤说,见一个学一个,胡明观所在组的十几户人家都建起了优美庭院。

长安镇(高新区)东升村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在村妇联和“花粉团”指导老师李白艳的动员下,13组的公英杰率先将房子侧面堆放垃圾的空地清理了,打造小花园。一开始,婆婆和周围邻居都嘲笑她:“整天弄这些,除了浪费水没啥用。”等到小花园建起来后,婆婆的观念彻底变了,每次走到花园边,都会念叨一句:“看着这些花,心里亮堂!”周围邻居也被“传染”了,开始打造起了小花园。

如今,优美庭院创建已经不再是“干部说破嘴、群众不动腿,干部辛苦干、群众站着看”,只要大喇叭一喊,信息一发,名额一下子就没了,有人生怕轮不上,还隔三岔五往村里跑,“缠”着村干部尽早安排。

2018年以来,市妇联联合“花粉团”连续举办两届“城乡牵手·庭院添彩”擂台赛,共有102个村9260户家庭参与打擂比美。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海宁市“优美庭院”示范村109个,嘉兴市“优美庭院”示范村63个,评选市镇村三级示范户共48352户。等今年的擂台赛结束后,这些数字还能往上提一大截。

“以前的优美庭院是一家一家的,现在的优美庭院是一片一片的。”海宁市妇联副主席徐建丽感叹。

美术文献杂志

中华志愿者杂志

文化产业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