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清真食品

崇文家苑桐乡装修时间桐乡老城北门内老街上

发表于:2024-07-22 10:52:46 来源:翔达资讯

“五一节”休5天。目前前往乌镇旅游的游客,大部分坐高铁到桐乡南,然后公交直接去乌镇看人头。途径桐乡老城区也不愿下车。其实老城内也有老街,清静无商业化,防疫期间旅游不扎堆。南门直街朝北是条东西横街:县前街(报恩街)。县前街以北的老街小巷较多,西街、北街、南司弄、武庙街、北门后、谢家弄等。笔者去探访“向阳院”时,顺便兜了一圈。

鱼行汇附近步行街

据史料记载,现在梧桐大街与鱼行街两端交汇的地方,在清朝时有个鱼行叫“仁德坊”,俗称“鱼行汇”。昔日在这一处,有城河、学前河、祁家漾、和尚浜等10余条市河交汇。过去这里岸边开了各种卖鱼的店铺,并且位于“碗大”桐乡城的中心地段。人们通过水运进城返乡、油来米往。每天人头攒动,川流不息。旧时鱼行汇:东到汇家弄口,接东门直街,合并为今鱼行街;南连东街,与东街合并为今东大街;西抵南司弄北口,北达北门直街合并为武庙街。

县前街以北南司弄、武庙街

梧桐大街(昔日叫东大街)与县前街。这两条街的交汇处有个地名叫“云龙阁”。历史记载,古代桐乡老城曾经有座最高三层建筑“云龙阁”。明万历四十年,桐乡知县胡舜允主其事。升栋行礼那天,风雨骤至,县太爷大惊失色,脱口道:“天不欲竣吾工乎!”旁边一书生大声答:“风雨所以助云龙也。”知县大喜,于是命名为“云龙阁”。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入桐乡城,一把大火毁了云龙阁,仅阁名与碑文流传至今。 云龙阁作为历史已经不复存在,但桐乡城北街武庙街等老街依然还在。

北街东西垂直于梧桐街

北街也是目前桐乡市区仅存的少数旧房子。北街是垂直于梧桐街的一条街道,路口处曾经是梧桐供销商品店,往里走第一条街道是武庙街,目前武庙街上也存留了“向阳院”,是桐乡市的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也有人居住。

武庙街2号

桐乡武庙街以此地曾有过的武庙而著名。武庙供奉关帝菩萨,桐乡历代为崇文厚德之邦,尚武者稀少,故武庙的香火据说不旺。

武庙已被彻底拆除

上世纪中叶,高大建筑的武庙被改造为桐乡大会堂,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开大会、作报告也曾热闹过……后来变成大仓库,80年代建百货公司,武庙被彻底拆除。

“向阳院”遗址

向阳院位于武庙街28号,两进两层木结构建筑,第一进为四开间,第二进为三开间,两侧有厢房。堂窗上有精美雕花,砖雕门楼已被毁。门口横匾上书有“工农街第一向阳院”字样,牌匾上方的第一进二楼栏板上有“毛主席万岁”字样,后期以居委会所辖的街巷为单位,建立“向阳院”,用这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属典型的上世纪时期文物。

南司弄

桐乡古代按察司分署设置在县前街,位于县治的南面为南司,北面称北司。同时隨之衍生出诸如南司弄、北司弄以及南司公园等弄堂名和公园名。南司弄位于南司公园的土山与东边的民房之间,南北向,弄宽二公尺左右,全长二百多公尺,南弄口与县前街相接,弄口西侧老干部活动中,北弄口东接今鱼行街,北通今武庙街。

谢街弄

鱼行街步行街,如今在东段。“鱼行汇”在老桐乡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一直称呼到如今。老桐乡人要表达某个地方热闹,往往会用桐乡土话来讲“闹是闹得来像鱼行汇格。”如今,旧时老鱼行汇最西端,南司弄北口,北街东端以及北门直街南段至今仍保持原貌,任人追索,凭人联想。笔者以为,南门直街连接南司弄,包含“夏氏府第”、“向阳院”等,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既是桐乡历史的见证,也延续着桐乡的文脉,都是桐乡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地图参考

科教导刊杂志

越野世界官网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投稿

价值工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