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桥电器专业维修中心一群留守孩子扎根老师
因为参加一场助学捐赠行动,记者走进了一所农村小学,匆匆一天时间中,闻听记录了一群老师、一群孩子的故事。
所幸,我们有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孩子,还有关注这些孩子的人们。
【一群人 一座桥】
12月4日,一群爱心人士“千里送炭”,从四川成都抵达监利市廖桥小学,捐赠教学电脑15台,笔记本电脑2台,测温门一座,体育用品以及书籍文具若干,还有助教、助学金,共约12万元。
他们一行7人,是四川中太经济管理研究院(隶属于西南财大经济学院)的企业家校友会联盟代表。有研究院院长、联盟秘书长、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杨明高,企业家校友会联盟轮值主席陈龙、王梅,副秘书长敬思志,三峡大学教授陈述军,西南财大博士喻啼鸣,深圳大学博士后尹亚华等。
校友会联盟拥有在职学习的企业家学员万余人,前不久,联盟发动校友向安徽池州,四川雅安、四川凉山“天梯”小学等捐赠。
联盟也想到了受疫情冲击又顽强战疫的湖北,尹亚华博士正好是湖北监利人,联盟决定把有“小城大爱”精神的监利作为一个扶助点。
本次捐助2位扎根农村的教师,每人1万元;捐助品学兼优的留守孩子10名,每人奖学金2000元。联盟轮值主席陈龙、李莉等人士还结对认领4名孩子,将一直帮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这些园丁 这些挚爱】
监利市程集镇廖桥小学是程集镇仅存的三所农村小学之一。现有学生500多人,95%是留守孩子。教师30多位,平均工资2000多元。
学校虽然地处偏远,却是周边的文化中心,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希望。近年,学校投入大为增加,办学条件较大改善,教学质量名列监利前茅。今年7月,宽敞舒适的学生新宿舍楼竣工。8月,800平方米的新食堂竣工。
校长袁作峰,是一名80后,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2002年大专毕业后,就分配到家乡这所学校,一干就是18年。学校从中学改办小学,他从普通教师变为全市骨干,自2011年担任校长至今,还一直带高年级数学课。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
他的爱人没有正式工作,以前四处打零工,目前在给上高二的女儿陪读。袁校长先后安排了多名本校教师的家属做学校饮食、宿管保洁等工作,也从不考虑自己的爱人。
他的父亲很早就在外地拾“破烂”,父亲认字不多,但他很愿意供孩子读书。孩子后来读了师范,回到农村教后来的孩子读书。父亲年近七旬,还在宜昌收购废旧,不过业务比起初大了许多,经常贴补当校长的儿子一家。
廖桥小学青年教师刘凯也是一位家庭艰难而一心乐教的园丁。
刘凯今年32岁,12岁时,父亲和舅舅因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兄妹二人要读书,全靠母亲一人撑起这个家,辛辛苦苦将兄妹俩拉扯成人。2011年刘凯从湖北二师院毕业后,通过监利教师招聘考试进入廖桥小学。一边教学,一边照顾双亲。
2017年刘凯与同校教师汤怀枝组成家庭,2020年疫情期间,女儿出生。
今年秋季复学后,校领导考虑到刘老师家增添新成员,夫妻俩无法照顾两头,主动让刘老师把家人接到学校,还安排刘老师母亲管理学生宿舍卫生。他们一家以校为家,任劳任怨。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廖桥小学55岁的党员教师廖庆寿一家有5名教师,女儿和儿媳是老师,伯伯、侄子也是老师。廖老师1985年师专毕业分配到廖桥中学任教,35年如一日。在他鼓励下,2013年,女儿廖宜凤考取监利农村义务教师,在汪桥三小工作。今年10月,侄子廖浩帆和儿媳刘元元也考上了监利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都在廖桥小学任教。
这么好的老师,学生的喜爱就是嘉奖。
在这次筛选优秀困难教师家庭,向每位老师捐赠1万元时,袁校长没有申报本校教师,而是推荐了更加需要帮助的堤头小学刘世定,和白螺中学张甲寅。
刘老师与前妻育有一女,已出嫁。现一家三口,妻子吴某无业,女儿就读荆州艺术高中。全靠刘老师一人工资养家糊口。他4月8日病愈才出院。
张老师家中有父母妻儿,父亲年迈丧失劳动能力,患严重糖尿病等,母亲身体状况也不好。妻子无正式工作,还要回娘家照看80多岁的母亲。
这些可敬的教师,他们是家里的脊梁,更是农村孩子们不垮的桥梁。
【这些孩子 这些热泪】
廖桥小学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家庭困难的也不少。
四川爱心人士和监利教育部门多次沟通,确认了这些受助学生名单:
五(2)班袁YY同学,男,家在袁河三组,父母患病,爷爷长期吃药,无固定收入,家庭贫困;
三(2)班王Y同学,女,家住四车三组,父母智力低下,无劳动能力,靠年迈的爷爷抚养;
四(1)班唐ML同学,女,家住永联一组,父亲因车祸瘫痪在家,母亲离家出走,由年迈的奶奶抚养,家庭经济困难;
五(1)班秦同学,男,家住杨柘八组,身患白血病;
六年级王P同学,男,家住王公村,父亲因脑疾失去劳动能力,由肢残的母亲抚养;
六年级学生袁ZM,家住袁河村,父亲因白血病去世,妈妈出走,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
六年级学生涂YZ,女,家住杨柘一组,父亲意外去世,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姐弟两人由妈妈独自抚养,家庭贫困;
五(2)班学生袁WJ,男,家住袁河2组,父母残疾,年迈的爷爷奶奶丧失劳动能力,家庭贫困可想而知;
五(1)班唐X同学,男,家住廖桥6组,父母离异,奶奶中风瘫痪在床,靠年迈的爷爷照顾,家庭贫困。
——这样的农村孩子,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没少感到爱。这份爱是从老师身上开始散发的,也没少传递给孩子们。
这些孩子,都是袁作峰校长坚持留下来的原因。袁作峰早就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但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他已经深深扎根。这些年来,虽然也有老师分头上门家访,但袁作峰还是把500多名孩子的家都转了一遍。他熟悉在校每位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要继续陪伴他们一直长大!
【这些人梯 这些情怀】
孩子们是过渡人,他们就是摆渡人;孩子们是过桥人,他们就是架桥人,甚至自身就是一座桥,一道桥墩,一块石板。
在这次捐助结对中,还有两位搭桥人,从监利农村走出去的教授陈述军和博士后尹亚华。
陈述军1971年生于周老嘴,荆州师范学院毕业后任教于汪桥中学,后进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取华师研究生,毕业后任教于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尹亚华1988年生于汪桥,高中毕业后南下打工,当过工人,跑过销售,学过家电和电脑维修,3年后重新求学,考入长江大学,去年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毕业,2020年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陈教授、尹博士的真实故事,励志经历让孩子们备受鼓舞。很多孩子说,要像这些伯伯叔叔那样,做好自己,还能帮助别人!
而这次活动的发起者之一杨明高博士,也是一位从四川山村走出的,他1972年生于峨眉龙门村,保送中师,当过农村小学教师,四川大学毕业后任职西南财大经济学院,此后的国际交流游学中,到访港台新马日韩英美法德澳,以及哈佛剑桥牛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丰田惠普Google纽约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世界500强。2015年攻读西南财大管理学博士,与年轻一代的尹亚华成为同学直到毕业。虽然“逃离”了最初的职业,但杨明高始终对农村教师深怀敬意。“我要用热情和知识去改变那些贫穷落后的面貌!”
企业家校友会联盟轮值主席陈龙硕士,1972年生于四川自贡,1999年起创办数家企业,为四川省工商联终生副会长,今年起又开始攻读工商管理博士。他认领了几名留守孩子,将常来常往,资助学费生活费,帮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他们刚看望过四川凉山“天梯小学”,又来到湖北监利廖桥小学。这些人梯,这些“天桥”!
来源:荆州日报客户端 记者楚望 编辑许雨齐 审核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