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晨空调维修电器回收专家背书打开智能制造
2018-12-29 09: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来逸晨
促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进程有“神器”,它叫“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12月28日,“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家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从事即插即用信息模块开发、工业信息工程服务等多个领域专业人士汇聚一堂,为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的标准化开发、批量化生产、规模化应用聚智聚力。
“如果把一整个物联网体系比作人体,那么即插即用信息模块就是高效的神经元。”论坛现场,一名来自中策橡胶的智慧轮胎研发工程师这样道出了自己对“即插即用信息模块”的理解。“在智能制造领域,过去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企业走数字化道路,在传感器外要专门开发一整套针对不同生产环节各种数据加工处理的软硬件体系,成本很高,而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不一样,标准化,集合多种功能于一体,通用性也很强,可以说,是大大地降低了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的成本。”
论坛现场,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为即插即用信息模块作了详尽的背书,“看似与每个人日常生活遥远的即插即用信息模块,实际上,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他举例道,“比如越来越流行的智能家居,正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频设备、照明设备、空调控制、安防系统、家电设备等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控制和信息交互。而其中,传感、控制、计算、存储、通讯等都是即插即用信息模块‘发光发热’的地方。”毛光烈说,在服务物联网、数控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改造、物与物互联通信等消费物联网和工业等领域,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对于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元器件和组件。”中国工程院制造研究室主任屈贤明也强调了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的推广应用对于“智能制造”数字化进程的非凡意义。
记者从论坛主办方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处了解到,拥有众多企业的浙江,2017年底企业的机联网率只有39%,其中,中小企业的比例更低。它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投资能力弱、希望回收快”的难题。为此,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在新昌轴承企业试点中探索了“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的做法,采用即插即用工业信息模块,“不换机器,只加装工位机”,每家企业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平均投资降至23万元,而效益提升明显:据新昌普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公司2016年产值3200万元,改造后,2017年产值上升到5300万元,“今年有望破亿元”。
毛光烈说,这般激发智能制造数字化进程的“潘多拉钥匙”,当下却存在“各自分散无序开发、不按统一标准开发” 的现状。他说,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让与会各方形成对即插即用信息模块价值与下一轮市场发展的共识,加快其走上“标准化开发、批量化生产、规模化应用、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利用市场机制,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以推动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