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消暑 以冷制热还是以热制热
炎夏消暑 以冷制热还是以热制热
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憋闷。人们常感觉到口干舌燥、气短乏力,容易上火,头晕昏沉,口中黏腻不爽,甚至咽喉肿痛。从中医角度看,这些都是夏季“暑”邪升散特点的体现,也是“暑多夹湿”,暑邪和湿邪联合侵扰人体的表现。
怎么合理消暑,清凉一夏呢?人们最长想到的方法,就是冰镇冷饮、冷水澡、空调。这种对抗性的消暑方法,其实并不符合中医养生的原则。从生理角度来说,夏季炎热,暑邪侵袭,人体处在持续散热阶段,毛孔打开。这时候突然遇冷,皮肤毛孔迅速闭合,血管快速收缩,容易感受寒邪而导致感冒,或者寒邪蓄积,日后发病,严重的,甚至诱发心血管疾病。而对于消化道,突然的冷饮刺激,轻则损伤胃阳,败坏胃口,重则导致胃肠痉挛,功能紊乱,腹痛腹泻。因此,以冷制热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夏天气温接近人体的温度,人体散热方式以发汗为主,因此夏天消暑应“以热制热”。
喝热茶
冷饮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且不可食之过多,否则会使肠胃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律收缩,诱发腹痛、腹泻等。而喝热茶则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体温反而明显降低,研究证实喝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因此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可以单独泡茶叶喝,也可喝水果茶、花茶等,还可将10克干橘子皮洗净,撕成小块,与5克绿茶一同放入杯中,加开水、盖盖儿泡10分钟左右,去渣,加一块冰糖后饮用。而韩国人在三伏天有吃参鸡汤进补的习惯,也是一种“以热制热”的有效方式。
洗热水澡
夏天洗冷水澡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洗后反觉更热。而热水洗澡虽会多出汗,但能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散发热量,促进新陈代谢,并加快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清除,消除人体疲劳。水温一般控制在30℃左右为宜。
热水泡脚
可使全身毛孔张开,有利于散热。所以,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可在每晚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期间可加热水保持水温),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
- 上一篇:跳绳速度如何提高呢
- 下一篇:白领族的十大致命饮食习惯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