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养猫吗养猫学问大个中趣味长
上周,从朋友圈里订购了两月大美短银虎斑一枚,周六直接领回家,还给他起了个名字:泰格,英文Tiger(老虎)的译音。从此,便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猫奴生活。
很不幸,养猫第二天,便遭遇传说中的“猫爪伤”。周日有事晚上十点才回家,进门后在洗漱台前洗脸,泰格“喵猫”叫着在我脚下转悠,最后竟顺着我的裤子往上爬,一直爬到我背上,最后跳到洗漱台上玩耍。
当时还很乐呵,以为泰格特亲近自己,刚到家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但很快感觉腿有点疼,褪下裤子一看,右边大腿上有两道不太起眼的划痕,肯定是刚才泰格在攀爬过程中留下的。
第二天,围绕究竟去不去打狂犬疫苗,心里很是纠结。请教疾控中心的朋友,对方用词很严谨:防疫措施齐全的家养小猫,隔着衣服留下的抓痕,没有出血面,感染度极低。但划痕有渗出液,为了安全起见,建议你打针。
最后,迫于家人逼迫,还是去疾控中心打了两针,过段时间还要再打两针。老婆对此很气愤,当天晚上决定不理特泰格,把他关在为生间,让其独自一猫去睡。整个晚上,时不时听到卫生间里面,泰格那充满哀怨的“喵喵”叫声。
“他还是个孩子,不该和他怄气!”第三天晚上,心软的老王还是选择了让泰格进卧室,整个晚上泰格都非常乖巧,匍匐在老王身旁,呼噜呼噜睡得很香,一次都没吵闹。
有猫的人都知道,小猫就像小孩,很调皮,也爱搞破坏,很多时候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怕你不关心他,更怕失去你。只要你不脱离他的视野,他能感到你在关注他,很多时候都是温顺听话的。
刚养猫没几天,还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有关猫的段子和故事,老王还是可以说说的。
01 养猫改变孩子基因
这个段子来自网上:昨日吃饭认识了一位大哥。席间闲聊养猫的危害,大哥很真诚地劝说大家以后不要再养猫了,因为养猫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
大家很奇怪,问他说这话有依据吗?
大哥心有余悸地说,他曾和孩子做过亲子鉴定,基因不匹配,原因就是孩子和猫接触多了,猫身上的细菌把孩子基因改了。
立时大家全懵了,问他,这些知识你是听谁说的?
他骄傲地说,老婆告诉他的!
02 养猫有面儿
这也是个网上段子:有一个朋友来家里作客,临走时把衣服在地板上蹭了几下,我不由问他,“你在做什么?”
他答,“蹭点猫味,出去有面儿。”
“什么时候猫奴成了身份的象征呢?”我很是奇怪。
朋友哈哈一笑,说:
现在,你知道人生赢家的标配吗?
知乎人生是藤校、美国绿卡、北上广深市中心学区房、35岁退休。
微博人生是全身微整手术成功、25岁已婚已育、有房有车。
豆瓣的最简单,只有一条,有猫。
咱别的混不上,可以混混猫味呀。
03 儿子般的“红猫”
宋高宗时期,曾发生过一起关于猫的奇案。家住杭州北门外西边小巷的孙三,每日都赶早出门,四处兜售熟肉。
孙三和妻子原先过着平淡如水的清寒日子,但过了些日子,孙三出门前,都要大声叮嘱妻子:“看好咱家的猫儿,偌大个临安府,谁有咱家这种猫?你可不能教别人瞧见它!它一跑到门外去,别人定会偷走它!这可会要我老命!我们老而无子,它就相当于我们的孩子!”
街坊们平昔与孙氏夫妇来往绝少,也从未见过孙家的奇猫。他们听到孙三的唠叨,起初只是纳罕,但听惯后就烦了,只道那猫是过去罕见、如今易见的虎纹斑猫。
忽有一日,一只拖着绳子的猫从孙三家里蹿出,孙婆飞也似的从后紧追,将它抱回室内。
他们见了都啧啧叹奇,那猫浑身都是红的,它的尾巴、猫爪、胡须亦是烈火般的赤红色。孙三卖完肉回家时,从邻人的口中闻知红猫逃奔一事,气得关起门,狠狠暴打了孙婆。此后,孙三家有奇猫的传言便不胫而走。
一名有权势的宦官想买下这猫进献皇上,就派人和孙三接洽。孙三不肯割爱,他说:“我一世孤贫,能混口饭吃就够了,自己也花不了几个钱。但我爱猫如命,我不能没有它!我不卖!”
宦官不肯死心,一再加码。当他开出三百贯的天价时,孙三流着泪,将爱猫交到宦官派来的人手上。孙三没了猫就似丢了魂,当夜打骂妻子说:“都怪你!三百贯钱能否买回我儿?”
听到这些传闻后,宦官更觉自己捡到了宝,尽心喂养调教,欲待它驯服后,再送进宫。
才过几天,猫毛逐渐褪色,仅过半个月,红猫就变成浑白色的家猫。宦官得知自己上当了,便急急忙忙领着人去寻孙三夫妇,但这对夫妻早已携款潜逃!
其实,孙三的骗术并不高明,他只是用染麻绳的法子,将白猫染成了“红猫”。
04 猫来决定皇位
这可不是戏文里“狸猫换太子”的传说,而是历史上的真事。南宋孝宗赵昚(shèn)被立为太子,很大程度上就是托了一只狸猫的福。
绍兴二年(1132年),尚无子嗣的宋高宗赵构年岁渐高,为了延续大宋国祚,便诏令官员在宗室中征选十名七岁以下的童子,作为太子的备选。
这十人入宫后,从中又选出了二人。这两个宗子一胖一瘦,赵构较中意较胖的那个,就赐给瘦子300两银子,准备遣他回家。
瘦子还未走出殿门,赵构却唤他回来,因为他又动摇了。
赵构让他们叉手并立,倏然间,一只猫从他们跟前晃过。胖子飞起一脚,将这捣乱的猫踢将开去。这一脚也踢碎了胖子的太子梦。
赵构板着脸说:“猫儿偶然经过,有必要踹它一脚吗?你为人如此轻率,安能执掌国玺?”
于是,胖子被送走,瘦子留宫。而那位不踢猫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赵昚。
05 惨死鸡手的猫
南宋时,桐江有一富翁,家养二猫,宠爱甚深。它们坐卧不离身,日间在富翁怀抱中接受爱抚,夜间随他入寝。富翁出外时,就托付奴婢好生伺候它们。
有一天,一老鼠跳进瓮中偷吃粮食,奴婢急告主人。主人想,他的猫儿终有用武之地了,便乐呵呵地抱着一只猫投进瓮中,立时把老鼠吓得上蹿下跳,叫声惨绝。
那猫却不敢攻击它,反而被老鼠吓得从瓮底一跃而出。富翁笑笑,将另一只猫也放入瓮中。
岂料,它也从瓮中逃出,此时庭中恰好有一群小鸡,落进鸡爪的小猫瞬间竟被活活啄死!这真不啻“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猫版!
06 猫奴代代有
很多现代人觉得自己非常喜欢猫,但平心而论,这方面我们是远逊于古人的。
林逋,北宋杭州隐士,他不娶不仕,结庐西湖孤山下,畜养白鹤,植梅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其实这很不完整,应再加上一个称号:“猫女”。林逋在《猫儿诗》中,以诙谐的口吻安慰他的猫女:“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猫奴,当属南宋大诗人陆游,这位爷光写猫的诗词,便多达十二首。
上学时,我们在课本里学过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的诗写于1192年,正值金人南侵之时,而陆游因主张对金作战被罢官回乡。
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情怀呀。
其实,这首诗还有上半段:“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天上刮风下雨,陆游在干什么呢?正宅在家里,裹着毯子烤火,还一边撸着猫,外面电闪雷鸣,我和我的猫就不出门了。
前半段加后半段,连在一起便是:
撸完猫觉得自己这样太荒废,不行,我是个爱国诗人,随后把火一灭猫一丢,便躺在地上睡觉,顺便做个杀敌的梦。
如此强烈对比,大家是不是感觉 这个 陆老头很有趣呢?
细数猫奴中职位最高者,当属明朝的明熹宗朱由校,就是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他不仅喜欢干木工活,还特喜欢养猫,看来是个很有生活情调的人。他养了十几只猫,不仅全部安 排 了住所,还有专门的人伺候这些猫。
明熹宗就像对待小孩儿一样对待这些猫,见着个公猫就叫小厮,见着个母猫就叫丫头。遇到更喜欢的猫,还给猫大人封个官,按照太监的成例给他们发工资。难怪当时有人说:活的还不如猫。
说到底,猫和狗一样,一直是人类最好的伙伴。有猫的日子,不仅有面儿,还有趣,更有爱。
我们行走世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些事情、有些东西想多了确实让人心寒。
但有热茶与猫,天地间便温暖了许多;寻常的日子,也有了可心的烟火气。
这样的日子,可能就是一种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