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四合院能养狗吗四合院空间永不过时
有人说,四合院是旧时代三代同堂的产物
全家人口至少要8个以上才算适用,而现在都是小家庭了,普遍是三口之家或者二胎以后最多变成了四口之家,于是四合院太大,格局太死板,等级森严,已经过时了,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具体情况。
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觉得也对呀,要不大家就住在高层里面就好了,我自己也是,一直住高层,只要有4个房间,就可以满足长期的居住需求,同时物业服务也还挺好,购物、上学都方便,市政设施也够用。
而乡下的大四合院,购物上学都不方便,上下水都要自己想办法,挖井取水啊、建造化粪池啊什么的,市政设施基本没有,能通上电、有网络就很满足了。交通也是头疼,距离城市太远,道路条件差,路灯普遍没有,从市里面开车回去一趟,跟回到解放前一样。
所以结论是四合院没有前途。但是仔细想想,这说法有问题。
上图为新民居最新的四合院酒店项目 位于湖南怀化
先说市政设施的问题,这是中国建成度还很低造成的。
虽然中国在交通干线、城市建设等尖端领域已经领先世界,但是放眼广袤的国土你就会发现,其实建成度很低,目测的话,还不及美国的20%。美国虽然人口比中国少很多,交通干线也被中国超过,城市高楼也早已落后,但是整个国土的建成度之高,简直令人发指。
我这里说的建成度,是指省道、县道、村道、田间小路等密如蛛网的毛细血管,这些东西不打通,整个国家的活力还是起不来,生活质量还是很低。不说远了,就说咱们的一线城市深圳吧,我居住的葵涌这个地方,没有一条人行道是完整的,对,你没看错,一条完整的人行道都没有,一条都没有。
我相信你们家也一样,全国34个省区我都走遍了,从市区开车出去只要半个小时,路边上全是一望无际的蛮荒之地,国土利用率之低,吓死人啊!
绝大多数的地方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现在仅仅是满足了汽车的通行,占人口大多数的其他交通方式根本还没有提上日程。想要在饭后去散个步?呵呵,除非你愿意在公路上吃灰,否则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去处。
我2015年在江西南昌的乡村看到一次奇观:晚饭后,当地村民成群结队地围绕一个街心花园散步,花园直径50米左右,周围是汽车道,有两个水坑,人们走到这里要跳过去,没有路灯,汽车不时经过,扬起漫天尘土,远光灯照得雪亮,大货车的喇叭震天响,但是就这样,也拦不住人民群众散步的决心。他们就像驴推磨一样绕着那个街心花园转啊转啊,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令人叹为观止。
公园不够,绿化不够,省道、县道、村道都没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高速公路不允许摩托车、行人、电动车通行,世界第一也没用。先说啊,我并不是要吐槽,国家才刚刚发展到这一步而已,吃饱饭才没几天,想多了也不合适对不对?
好了,如果你认同国土建成度还很低这个事实,那么假如中国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再过20年,30年,整个国土建成度逐渐赶上来,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趋于完善,公园遍布全国,环境优美,空气洁净,那么有一个新的现象你可能不一定会想到,那就是——
产业的均匀分布。
就是说,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交通条件、居住条件都很好了,一些产业群就会开始朝着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比如深圳的设计行业吧,整个转移到东莞或者惠州的哪个滨海片区里面,设计师在这里过着优质的生活,办公面积大,停车也宽松,上学购物都方便,你觉得设计师们还会挤在苦逼的城市中心吗?
哈哈,我告诉你,没那么傻的人。美国的中产阶级下乡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以前都挤在大城市里面,后来有车了,乡村条件改善了,于是不可阻挡地纷纷下乡而去,头都不回的你知道吗,一下子就铺满了整个国土,谁愿意每天在地铁里挤成照片?谁愿意停车跟打仗一样?最后只剩下金融、政府、企业总部等高端的服务型人员留在城市里,还有就是年轻人和穷人了,有能力的,都去乡下了。
这个时候,四合院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令人心动的选择。
土地政策终将松动
我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逐步地释放土地的红利,是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长期战略,当人口红利用尽、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这项措施就会变得迫切,同时机场、公路、高铁等大型公共设施趋于饱和的时候,再继续严格地控制土地的流转就变得不合时宜,由政府一家垄断土地供给的局面也必然松动。
四合院空间的先进性
这个嘛,我在很多文章里面已经提到过了,传统四合院早就已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顶级的居住模式,特点在于牺牲了一部分采光、通风、景观的需求,更多地强调了秩序感、围合感和安全感,而现代四合院通过和西方建筑学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四合院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条件,增加了开放性,在各个方面的取舍之中取得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平衡状态。
尤其是像新民居这样的专业公司多年以来不懈地。。。哈哈硬广哈哈。。。。最终把四合院的居住水平推向了极致,使其远远超越了现代别墅、宫殿式的豪宅和一般的乡村民房,不仅造价平平,而且在空间趣味、艺术含量上一路高歌猛进,实在不是其他居住方式所能比拟的。
至于四合院到底好在哪儿,我就不细说了,请参见我们之前发布的其他文章,有详尽的叙述。
所以现在新民居的四合院居住质量甚至超过了我们参观过的古代豪宅,建筑空间被适当放宽了,采光通风景观都大幅度改善,空调、热水等设备已经全面普及,功能更加合理更加完备,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障,动静分区,干湿分区,即使花较少的钱也能得到高级酒店和民宿的居住质量,另外在美学上、空间秩序、围合感、静谧感上又和传统四合院一脉相承,那叫一个舒服啊。
今年年底的时候最新概念的新民居四合院将会陆续竣工,分别位于廊坊、沧州、醴陵、弥勒、萍乡等地,到时候会分享大量图片和视频给大家,到底好不好,还是要看最终的效果对吧?
最后说一下家庭人口问题
我个人认为,最健康的家庭结构还是三代同堂,一方面现在人类寿命大大延长,老人在75岁之前身体尚可的时候可以帮助年轻人带小孩,允许年轻人有机会为事业而奋斗,同时也解决了养老问题。另外,很少人想到的是——跨年代的生活智慧得以传承,节省了太多不必要的试错。老年人一辈子的生活经验也不是一无是处对吧?只要你细心地观察,总有价值在其中。
上图为新民居2018年最新作品,位于江西萍乡
西方国家的小家庭传统对中国影响很大,也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并非是唯一合理的先进东西,适当扩大家庭的规模也成为一种既复古又新鲜的尝试。
我知道你们家婆媳不和,我们家也是,谁家又不是呢?可是三代人在一起居住的好处就是锻炼了每个人的沟通和平衡能力,使得人际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健康的略微紧绷的状态之中,想要彻底放松就去大保健好不好,不要拿家人说事。这样的人际关系不容易导致变态人格的产生,不像水泥森林的大城市,或者偏僻、闭塞的村庄。
这样算起来,一个四口之家,加上双方父母四人,一共八个人,完全可以撑起一个四合院的使用空间,加上偶尔来访的亲友,1000平米并非是你以为的那么奢侈,在这里,不仅仅简单地容纳人口,还可以容纳每个人的居住理想,包括老人想要种菜、养花,年轻人想要健身、看电影、养狗、做手工、改装汽车什么的,小孩子想要一个梦幻的阁楼、玩耍的大草坪,或者一个小小的游泳池,都可以实现。
总结一下:传统四合院空间加上现代的创新,将会成为永不过时的居住模式,与其等到乡村环境改善了再去下乡建房,还不如现在动手,能够省下数以百万的费用。
鲁仲鹏
2018年5月2日 10:42:45
深圳
业务联系微信18123950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