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台湾杉

大喜养猫驱虫初夏江南的斗草车前草你们叫打

发表于:2024-11-14 17:45:29 来源:翔达资讯

这是《诗经·周南》中的一首古代妇女在户外采集野草时所唱的短歌: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ú yǐ),就是我们常说的车前草。徐锴《系传》说:“《本草》芣苢,一名车前”,《尔雅》郭璞注:“车前草,大叶长穗,好生道边,江东称虾蟆衣。”苏颂《本草图经》:“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抽茎作长穗,如鼠尾。”

这如鼠尾的花茎,我们小时候就用它作勾拉游戏。看谁把对方的花茎扯断,谁就赢了“官司”,在民间,这车前草,便有了打官司草的名字。“打官司”这一游戏平淡无奇,小孩子家家却爱不释手,乐此不疲。此游戏,江浙沪地区皆有流行。斗草习俗源于周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演变为我国南方的端午风俗。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也就是说,端午节人们外出野游,顺便进行斗百草的游戏。

斗草之所以相沿成俗,并广受人们喜爱,是由于五月之初正是仲夏,多雨潮湿,毒虫出没,细菌繁殖快,易染病,百姓们习惯于在门前悬挂艾叶、菖蒲,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驱虫辟邪,消解病毒,后来逐渐演化成端午时节“集百草”的风俗。在采集百草的过程中,娱乐式的斗草游戏便自然发生并流行起来。史料《事物纪原》就有记载:“竞采百药,谓百草以蠲除毒气,故世有斗草之戏”。

斗草的过程没有繁文缛节,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一方的草茎从另一方的活结中穿过,双方便夹颈锁喉扭打在一起,然后各自猛然用力往回一拽,一声轻响,胜负立分。胜者依然昂首挺立,败者已是身首异处。斗草很简单,也很快乐。其实快乐不仅在于决斗的瞬间,到野外搜寻出类拔萃的斗草同样其乐无穷。唐代白居易在《观儿戏》一诗中,写他七八岁大的儿子“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嘻嘻”,陆游也在诗中写道:“懒随年少爱花狂,且伴群儿斗草忙”,可见斗草游戏深受人们喜爱。

车前草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椭圆形蒴果,顶端宿存花柱,熟时盖裂,撒出种子。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泻的功效。不仅可药用,还可食用。

车前草名字相传来自汉代名将马武,一次马武带领军队去征服武陵的羌人,由于地形生疏打了败仗,被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盛夏,又遇天旱无雨,军士和战马都因缺水而得了“尿血症”,当地又没有清热利水的药物,战士们个个焦急万分。一个名叫张勇的马夫偶然发现有三匹患尿血的马不治而愈,感到奇怪,寻根追源,只见地面上一片象牛耳形的野草被马吃光。为证实其效果,他又亲自试服,亦效。于是报告马武。马将军大喜,问此草生何处?张勇用手远指说:“就在大车前面。”马武笑曰:“此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当即命令全军吃此草,服后果然治愈了尿血症。车前草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

依稀还记得宁波乡下把斗车前草 叫“打牢报”(读音)。不知道是不是。望友友们告知。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上海包装

IT经理世界杂志社

现代营销杂志官网

玩具世界期刊

冶金管理期刊

中国食品工业

大众商务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