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塘之星里养狗好吗赵班长他对斯道有一个承
2008年汶川地震,让两条苏州的搜救犬成了英雄。多年后,它们的训导员每逢“5.12”都会到它们的墓前祭奠。因为怀念,更是因为——
赵班长 他对“斯道”有一个承诺
每年,5月12日,赵班长准会去“斯道”和“佳佳”的墓前看看。退役十年,他去了十次。
赵班长,大名赵功明,原苏州消防员;“斯道”和“佳佳”,赵班长的战友,苏州、乃至全国第一批消防搜救犬;它们,曾与他同赴汶川抗震救灾现场,功勋搜救犬,一时引来无数目光。只是,“斯道”去世了,“佳佳”也去世了。在它们墓前,赵班长放不下的,不只是与“斯道”、与“佳佳”相伴七年的情感,更是他心底对这两位战友有过一个承诺。这承诺,就是要组建一支民间搜救犬队伍。“它藏在心底,就像一团火一样。”
赵班长和“斯道”“佳佳”在一起
昨天(1月20日),赵班长可以舒口气了。他与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签订了一份“社会联勤保障协议”。“让民间的搜救犬为消防救援出把力。”他的承诺,正在兑现。
结缘
出苏州古城,一路往北约30公里,在渭塘镇的一片黄桃果园,我们找到了赵班长。板寸头、迷彩裤,腰板笔直,退役后的赵班长依然兵味十足;他身边,一条拉布拉多犬,坐姿端正。“它是‘小Q’。”轻抚爱犬,赵班长说来话长。
赵班长的老家在安徽广德。农村娃,少不了有几条狗作玩伴。有一年,家里造房子。屋子快封顶了,他父亲在屋下忙碌。突然,家里那条从不咬人的柴狗蹿了上去,张口就朝他父亲咬。他父亲吃痛,闪身一躲。就在这时,屋顶上一根椽子落下,正砸在那柴狗头上。柴狗血流一地,当场死去。
赵班长和搜救犬“小Q”
奶奶带着他,把那条柴狗埋在了老宅旁的竹林里。此后,赵班长每次回老家,经过那片竹林,总会去看上几眼。“那是舍命救主的忠犬啊。”
2001年,赵班长入伍,进入原苏州市消防支队。没多久,苏州消防计划引进、训练消防搜救犬。队里选人,赵班长去面试。教练听他讲小时候在家养狗的经历,点点头,收下了他。最后又加了一句,“带搜救犬,可与你以前养狗不一样啊”。
赵班长和搜救犬“小Q”游戏
不一样在哪?赵班长去了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明白了。一到那里,学员们还不能接触在役的警犬,先得当上几个月的“狗保姆”。每人照顾一二十条退役的警犬,投食、洗澡、打扫犬舍,“水泥地的犬舍不能摸到灰的那种”。赵班长挺过来了。有那么几次,他累得就在犬舍中睡着了。“这是第一道关。就看你对狗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过了这道“关”,每人才领到一条小犬,从训练它们服从基础的指令开始。赵班长领到的是一条德国牧羊犬,叫“加油”。他觉得不好听,为它改了个名字——“佳佳”。
把“佳佳”带回苏州训练一个月,赵班长再赴南京。“这次,教练让大家牵着各自的狗列队,然后让学员们挨个做一个举手要打的动作。要是有哪条狗躲了,说明它挨过打,它的训导员直接淘汰。”
视搜救犬如战友,这信念,从那时候就扎下根来了。
战友
然而,在最终的考核前,“佳佳”掉链子了。
“德牧有点胆小。”一次跳跃障碍时,“佳佳”蹭伤了后腿。接下来实操,它每次都会畏畏缩缩。一次次测试,都在及格线边徘徊。有人建议,趁早,换一条吧。
赵班长拒绝了。他不是个轻易退缩的人,更何况他对“佳佳”有信心。于是,赵班长每天都提前一小时起床,清晨5点就带“佳佳”出操……一个多月后的汇报演出,“佳佳”不负众望,名列前茅。
其实,最难的还是搜救专项技能的训练。“佳佳”它们,是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搜救犬。研究所教官们熟悉的,只是警犬训练那一套。对于搜救,一切都得摸索着来。好在,他们成功了。
大约半年后,赵班长带着“佳佳”归队了。不久,又迎来新战友“斯道”。“牵着它们走进走出,很多人还奇怪队里怎么也养起宠物犬来了。对搜救犬,大家都很陌生。”
直到一次次搜救中,看到“佳佳”、“斯道”出色的表现,这评价才从“有点用”逐步升格到了“了不起”。
“斯道”在北川参与搜救
颠覆性的改变,始于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抢救生命,分秒必争。赵班长、“佳佳”、“斯道”以及其他战友奉命奔赴最前线。那是在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里,一片断壁残垣;城外,泥石流吞噬了一切。就是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耐力好、反应快的“斯道”和沉稳、细致的“佳佳”紧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搜救任务。“很多时候,是人跟在搜救犬后面跑。它们的作用,常常是决定性的”。
随着前线的报道不断传来,“佳佳”和“斯道”这两条功勋搜救犬成了苏州人心目中的英雄。
《苏州日报》报道“斯道”去世的消息
201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十周年,还有很多人自发来到“佳佳”和“斯道”的墓前祭奠。人群中,有一个身影特别挺直。他就是赵班长。自2010年退役离开消防队后,每年的5月12日,他都会来。
“它们,也是我的战友。对它们,我有一个承诺。”
承诺
这个承诺,赵班长很少说起,却时时记着。他想继续训练搜救犬,训练更多更好的搜救犬。甚至,能在民间,发动更多的人来训练搜救犬;建一支随时能上一线的搜救犬“预备役”队伍。
“还是放不下搜救犬这事。在汶川,只觉得我们的搜救犬太少啊。”然而,专业培养一条搜救犬,花费巨大,而犬的寿命却只有十来年。大投入建一支搜救犬“正规军”来应对偶发的灾害事件,很难做到。
美国911事件,短时间到达现场的搜救犬大约有300条,其中大部分来自民间。这消息,给了赵班长很大的启发。“现在,爱养狗的人这么多。能不能将民间的养狗热情调动起来,组建一支搜救犬的预备役队伍?平时就养在各自家中,需要时随时拉出来上阵。”这个想法,在赵班长心里逐步成形。
赵班长的学员中,已有了不少志愿者
从消防退役,有了新的工作,但赵班长训导员的名声在外,不断有人托他训导爱犬。久而久之,他家收留的犬越来越多。家里搁不下了,他干脆租了个场地,办了一所宠物学校。终于,他索性辞去工作,一门心思当起了宠物学校的校长。
赵班长和搜救犬“小Q”在训练
只是,这个宠物学校校长,训狗总爱往搜救犬那头靠。城里场地有限,不适合训练搜救犬,那就往外搬。2017年,赵班长把学校从城区搬到了渭塘。这下,他终于可以正式训练他的搜救犬了。2019年,他带着他训导的搜救犬“小Q”参与了一次搜救,成功找到了三名失联人员。那时,赵班长知道,“小Q”可以毕业了。
赵班长和搜救犬“小Q”在训练
“小Q”发现目标,向赵班长示意
“小Q”毕业,赵班长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如今,赵班长的宠物学校已有3条搜救犬,并聘用了几位搜救犬训导员。他们更多的是想鼓励请他们训犬的客户,培养宠物犬的搜救技能。
视频加载中...
△ 记者随机藏一个物品,被“小Q”找到了
陈女士家的“Cita”是在赵班长学校受过训的边牧。去年的一个夜晚,陈女士发现外出玩耍的小女儿迟迟未归。已经是晚上7时多了,陈女士焦急万分地外出寻找,找了一个小时后还是不见人影。这时,她想到了“Cita”,赶回家,给了“Cita”一个平时训练时常用的指令:“去找姐姐”。接下来,“神奇”的事发生了:“Cita”离家后一路小跑,遇到平时玩得好的“犬友”,也不受干扰,最后在一幢楼前停了下来,摇尾向陈女士示意。小女儿会在这幢楼里吗?结果表明,“Cita”完美完成了任务。陈女士说,“我们只是照着赵班长教的方法,与‘Cita’做一些基础的寻人游戏,没想到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
今天上午,赵班长与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签订了一份“社会联勤保障协议”。他们将为消防救援提供搜救犬、训导员,随时响应救援要求。其实,赵班长想得更远,他希望,能够为社会训练更多的搜救犬,让更多的人带着他们的犬加入到公益搜救行动中来。
“我们会有一支‘搜救犬志愿者服务队’的。”赵班长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苏报融媒记者 叶永春 实习生 徐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