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不如养条狗五养你不如养条狗这样的爱
如果你的孩子天天打游戏,你会怎么办?
我朋友老马就碰上了这样的事情,他儿子一天到晚打游戏,除了王者荣耀就是吃鸡,老马为了帮儿子戒除网瘾,没少动手,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传统的家庭都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你觉得对吗?
一、养你不如养条狗
老马的儿子已经读中学了,晚上不睡觉趴在被窝里打游戏,被老马发现了。
孩子被老马从被窝里揪出来,老马上去就是一巴掌,然后很生气地说:一天天就知道打游戏!养你还不如养条狗!
这样的场景,每一天都会在很多家庭重复上演。
不管教孩子,父慈子孝,一管教孩子,就鸡飞狗跳。
要说不管,别人家孩子一天上进又努力,自己家孩子这么下去,以后哪有竞争力?要说管,好像除了打骂,又没有别的办法。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谁愿意对自己的孩子又打又骂呢?可是不这么做又能怎样呢?实在是没有办法!
二、贪玩是天性
听完老马的诉苦之后,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知道你儿子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吗?
老马说:就是好玩呗,这玩意儿有什么为什么?
老马进一步补充:这小子就沉迷于游戏,平时让他出去一起散个步都不干!只要我们夫妻不在家,就逮着一切时间打游戏。
我反问他:孩子贪玩不正常吗?我们小时候也玩啊!
虽然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这么好玩的工具,可是放学之后,谁不想来两局小霸王呢(好暴露年龄啊)?
我小时候趁着爸妈不在,也会偷着打电子游戏,甚至还培养出了侦探技能——能通过走廊的脚步声,分辨出是不是自己父母,如果是,就会及时关闭电视和游戏机。
然后迅速回到房间,摆出学习的样子。
贪玩是人类的天性,不能因为我们变成了大人,就觉得一切都是洪水猛兽了。
其实只要合理引导,孩子偶尔玩玩游戏并无不可。
三、理解才是钥匙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把孩子和问题放到一起,摆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事实上,家长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和孩子放到一起,把问题放到对立面,跟孩子一起来商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做家长的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还小不懂事,难道家长也小吗?不能因为孩子有行为偏差,就大动肝火,人在冲动的时候,总是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比如朋友的那句“养你还不如养条狗”,这种话孩子听在耳里,就会记在心里。
往小了说,会影响亲子关系,往大了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冲动,这种伤人自尊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孩子自残或者自杀的导火索。
《正面管教》有一个体验活动,就是让家长互相训斥,体验一下语言暴力能让人多难受。
当家长的都没有意识到被人打骂是什么感受,等到话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才会意识到这样讲话真的太伤人了!
其次,是先链接再纠正。
要告诉孩子父母是爱你的,不要觉得这句话无所谓,孩子的感知能力强,解释能力弱,如果父母总是训斥孩子,孩子会失去价值感。
要让孩子知道,之所以限制打游戏,是有原因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讨过度游戏的危害是什么,然后合理规划游戏的时间。
其实《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就是拿孩子当一个成人来看待,目标是培养一个有价值、能自律的人。
要相信孩子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什么事都要由父母替孩子做决定。
家长简单粗暴地干涉,甚至大大出手,只能破坏孩子的自律性,家长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会报复性地玩游戏,会适得其反。
最后,是培养共同兴趣。
想要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最简单的方式不是天天去除草,而是在这片地里种上庄稼。
孩子玩游戏的本质,是跟父母一起太没意思了,如果每一次跟父母在一起,都是父母在讲道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这谁受得了呢?
没有人喜欢听道理的,与其干巴巴地给孩子讲道理,不如培养一个共同的兴趣。
比如一起运动、一起阅读、一起听音乐……
一定会有人说:我倒是想,可孩子也没这个兴趣啊!
孩子为啥没兴趣呢?还不是大人的示范嘛!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有那个兴趣?
我认识几对很厉害的夫妇,家里连电视机都不开,回到家就是读读书、听听音乐,甚至旅行的路上,都是一人捧着一本书在看。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想不学好都难。
父母应该扮演的是一个陪伴者,而不是管理者。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理念,其实是家长无能的体现,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带着爱去改变,而不是打着爱的名义去伤害。
尾声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是过时的教育理念了。
与其给孩子示范用暴力解决问题,不如想想怎么跟孩子共同面对问题。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跟孩子的共同兴趣,或许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欢迎你留言聊聊: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
往期回顾:
怎样在职场中打拼,能够赚更多的钱?
弹性上班:上班不弹,下班要弹,我可以弹你吗?
职场中是把人做好,还是把事做好?
广州5套房!这个女人没钱没背景!
我是明少,好讲师大赛冠军导师,周一到周五分享职场洞见,周六日分享生活点滴,欢迎你关注我,职场打怪找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