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为什么都去杭州北漂三年后我为啥选择来
北漂三年中,我有过很多次离开北京的想法,也看到许多的朋友离开北京回老家或者其他城市发展。我没有勇气离开这里,虽然北漂的很不开心,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在这座城市还算体面的生存下去。
因为这次新冠疫情,在北京出租屋一个人隔离的那段日子,看着外面没有一点儿生活气的城市,抖音上每一个家国情怀的片段,开始思考人生以及活着的意义。开始看《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开始反思自己从小学到现在经历的一些事。
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北漂的生活快乐吗”,“未来我有能力留在北京吗”。
“北漂的生活快乐吗”
我的回答是“不快乐,无聊,颓废,孤独”。北京看似很大,我作为一个北漂社畜来说,生活的空间就是公司和出租屋两点之间,偶尔在周围公园或者商城逛逛。我是不坐地铁上班的,北漂三年的时间,我的大部分空间浓缩在北京798艺术园区为中心,3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一个朋友说我是:骑摩拜刚刚好能到达的范围。每天重复着单调无聊的生活,工作就成了我的全部。
周末时间,不是在家躺着打游戏,就是躺着刷短视频,偶尔跟朋友出去吃个饭,谈过两段短暂的恋爱,大部分时间是一个人度过。刚来北京的时候,还会拿着相机出去拍拍照,参加一些活动认识新朋友,看看书提高一些自己,到后来越来越没兴趣做这些事,在家宅着什么都不想去做,多次尝试重启自己的生活态度,有点年轻人的活力,发现太困难了。每周都是在这种颓废的生活中度过,而且自己慢慢在丧失抵抗的能力,在这种北京生活搅碎机里面,好像工作成了一件唯一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我大学是在浙江读的大学,所以很少有大学朋友选择来北京发展,大家要么回老家,要么留在浙江附近城市,在北京认识一起玩的朋友也少,很难通过既有朋友圈认识新朋友,使得社交活动也很少。北京也是一个很冷漠的城市,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轨道,偶尔产生部分交集,这可能是大城市的通病。在这座冰冷的城市,尤其在夜晚降临的时候,一种孤独感就会笼罩在周围,让人无法逃脱。
“未来我有能力留在北京吗”
这个问题又可拆分成“是否有能力留下来”和“我为啥要留下来”。
“我是否有能力留下来”
既然是留在北京长期生活,那么在北京结婚成家,必然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是没有洒脱到:我一个人也可以活的很好。之前我也没有考虑过成家这个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这个变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需要去按普通人的节奏去生活,我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和传统家庭,社会舆论,周围环境去做斗争。
那么紧跟着的两个问题是,是否要在北京买房,北京落户问题如何办。有人会说:这思考的是不是有点儿远,走一步看一步呗,北京那么多打拼的人,有多少是北京有房或者有户口的(本地人除外)。成年人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不能走到最后被逼着做选择,希望能提前思考,这样人生会少些迷茫。
北京五环内的房价,均价7万左右,顺义,通州,大兴稍微便宜,那以后就是每天上班至少1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因为你没机会摇到车牌号,大概率是要挤早高峰地铁,或者加班到深夜,打车回家。这还是在掏空父母钱包,凑够100万首付的前提下,自己负债300多万,就这还得交够五年社保,这时候人生没有一点儿容错率,这就是留在北京体面生活的代价。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说作为一个普通本科生的北京积分落户政策了。
也有Plan B,那就是在老家张家口买房生活,在北京租房工作,毕竟高铁只要40多分钟。但是这样你能说留在北京么,为北京这种城市奋斗完青春热血,大概率有一天是要回到张家口。
如果以上都不是问题,两个人一起还房贷,大家可以算一下一个月在北京的生活成本是多少,你需要达到多少月薪才可以在北京还算体面的生存下来,而且还得在大厂,因为小公司失业的风险系数是高(疫情期间很多公司没有撑过去),那么大厂的员工人数是有限的且一直在优胜劣汰,你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没有竞争优势,有没有35岁危机。
北京就业机会多,薪酬待遇高,但是竞争也非常大,每年都有大批怀揣梦想的优秀大学生涌入北京,他们更年轻,更有冲劲,学习能力又强,薪酬待遇更低,满脑子工作。我作为一个35岁有家庭责任的中年人(今年我27,如果背负30年房贷),如何和这群年轻人竞争,我的工资和给公司产生的效益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资本是嗜血的,举个有趣栗子:马云说阿里巴巴每年向市场输送1000位优秀互联网人才,如果他们足够有竞争力阿里巴巴会把他们输送到市场上吗?这时候大家明白为啥996是福报了吧,因为你可以在大厂留下来,晋升上去,去还房贷。
这些是我要留在北京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普通本科生,要和全中国优秀的精英竞争留在北京的权利。我想如果终有一天我要离开这里,那么提早离开是否会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放眼全国,离开北京对于我可选择的城市有:张家口、天津、杭州、嘉兴。通过工作机会,城市熟悉度,生活成本,城市未来发展,多维度思考杭州目前来看是比较适合我的,所以决定离开北京,下一站杭州。我们这代年轻人就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哪里事宜生活就在哪里安营扎寨。
“我为啥要留在北京生活”
我想到几个原因:“北京就业机会多,薪酬待遇高”,“北京有大城市红利,有赚大钱暴富的机会”,“可以享受大城市便利(如:交通方便,吃喝玩乐地方多,医疗资源等)”,“离家近,可以方便回家看望爸妈”
“北京就业机会多,薪酬待遇高”
因为杭州有阿里巴巴和网易等互联网大厂,又是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互联网创业公司也多,问过一些朋友,给出的薪酬待遇是不输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的。我的职业发展是做甲方解决方案方向,企业数字化是互联网发展方向,我既然已经在这个赛道,而且不讨厌这种工作,那么未来大概率的工作方向是不会大变动。那么基于这个工作岗位,杭州和北京想比的工作机会差不多的,而且杭州作为中国电商中心,企业数字化更有先发优势。
“北京有大城市红利,有赚大钱暴富的机会”
努力工作只能保证我们在这座城市还算体面的活着,抓住行业红利才有机会赚到大钱,当然大部分人是终其一生也遇不到一次机会,但是我们会遇到周围的人突然就年入50万+了,或者发现了个创业机会做了个小而美的公司也可以年入百万。你会看到那些做自媒体,社群,短视频,新国货等等一些新型行业,在北京非常多的,你可以了解到市场最前沿的玩法,保持自己的头脑是和社会主流在同步的,这样才有赚到大钱的可能性,这些是许多一线以下城市不具备的。这种小而美的创业团队,在杭州也是非常多的,依托电商这个大生态,如果自己有能力是可以在这座城市找到合作伙伴,去赌一把未来。
“可以享受大城市便利”
杭州作为一个准一线城市,城市发展和吃喝玩乐配套设施跟北京差不多的,可能演唱会、展览演出等这些方面不如北京,但是作为底层社畜来说,在北京这些大城市便利也是享受不到的。最近今年杭州也是大搞城市化建设,新建了很多地铁,未来市内出行也是非常方便。
“离家近,可以方便回家看望爸妈”
创业失败后,选择北漂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离家近,从北京到张家口动车只要50分钟,公司下班回家也是可以。相比杭州,回家路途时间是增长了,回家成本是提高了,这个是目前想到北京比杭州生活唯一优势。但杭州也有直飞张家口航线,只要想回家,依旧很方便。
既然北漂不快乐,也留不在这里,杭州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准一线城市,他的城市环境,工作机会,以及城市包容度吸引着年轻人来此奋斗。宏观分析,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定位,杭州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明星城市定位,杭州更适合年轻人来此奋斗。
选择离开北京,来杭州发展还有几个原因:
在这座城市卖房定居,变成一件可以想象的事情,虽然依旧买不起,但有了奋斗的动力,感觉努力一下还是有留下来的可能性。这里的人才引进落户政策,以及新能源车牌是可以直接办理的,杭州比北京对年轻人更加友好。
我大学是在浙江嘉兴读的,许多大学同学也在杭州工作,大学期间以及工作后出差也会经常来杭州,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不陌生,没有一种独自一个人换新城市的感觉,可以快速融入这里。
我是在北京有赞工作,可以申请更换base地来杭州,还是原来的部门,原来的工作内容,原来的TL。相比较那些来杭州重新找工作,找居住地的朋友,我更换城市的成本特别低,而且来到总部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公司资源。
杭州气候温润,生活节奏没有北京快,生活幸福指数或许有所提升,而且我在北京生活的不快乐,换个新城市开启一段新生活,我依然是曾经那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少年,未来是否快乐未知,相比在北京的颓废,在这里可以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说了这么多,离开北京来到杭州主要原因就是,我在北京生活的不快乐,刚好有个低成本换城市的机会,然后就选择了杭州。我来杭州生活的第一个落脚点叫“留下”,也希望我可以在杭州留下,快乐的生活,不止有工作。
本来是想作为一名B站UP主分享一下自己离开北京来到杭州生活的思考,总感觉自己内容还是差点意思,就把大概内容的文字版先做出来,这段时间也在完善一下,做成视频内容看看。
内容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喷我~
这些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思考,不代表大多数,希望给同样在北漂的你一些参考,如果在这座城市迷茫不快乐,不妨换个城市看看。
我的愿望是: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