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出道的危害年少成名的利与弊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集《传奇》的序里曾说“出名要趁早”,这可能是她自己的感受。要知道人家小张开始读书就写小说,7岁就写了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12岁首发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她之后的成就我们引用一句别人的评价“她简直就是压在中国女作家头上的一片乌云”。
今天她的这句话成为了所有家长为孩子报各种班的信条,只要有时间十八般武艺我们样样学,管他适不适合,超不超龄。毕竟出名要趁早嘛。浮躁的社会,可怜的少年,父母欠你们一个童年。不知道这算不算“拔苗助长”。
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少许年少成名者,年少成名就一定会有好处吗?就以现在社会的浮躁,成名后能不飘飘然?小马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就算是古代那种慢生活,《伤仲永》都能出现。反正我认为少年就应该过少年的生活,知识的基础打好,要慢慢垒,不能操之过急。既然说到了古代,我今天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年少成名者。他们之后没有飘,都稳健的成长起来的人,看看他们的结局,大家自己在心里好好体会。
一、因一个梨成名的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东汉人,大家可能对他的了解就“融四岁能让梨”,其实他长大了也很有才,人家可是“建安七子”之一。不但文学成就很大,治理国家也是有两把刷子的。耿直的性格得罪了权贵,被安排到最乱的北海,几年下来竟然把北海给治理的井然有序。政治眼光也很毒辣,一早就认出曹操是一汉贼,还多次写信骂他。曹操虽然杀人如麻,但是非常爱才,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多次公然拉拢他。但是孔融是一牛脾气,就是不肯接受曹操才是能安天下的主,这样的事实。各种和曹操作对,最后鼓动人民反对曹操,上表朝廷免去他的丞相。一再触碰曹操底线,最后被曹操安排人杀死。
二、因一只鹅成名的骆宾王
骆宾王(640年-684年)唐朝人。说起骆宾王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他的诗你肯定学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知道这首诗,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是他什么时候写的,这是人家7岁时候写的有呦。唉!我7岁时刚好在学这首诗。人家同样成名后没有飘,后面文学成就也相当了得,要不然怎么能成“初唐四杰”。但是这老兄最后学谁不好学孔融。一篇《罚武檄文》骂了千古一帝武则天,竟然还让女帝对他的文采疯狂点赞。姐姐,这是在骂你,不是夸你。女帝回过神来不但没有责备他,还为他打抱不平,把手下骂个遍。这么有才的人你们都没有发现,老娘真白养你们了。马上派人各种诏安,可是人家就是不从,人家的节操最重要。最后诏安的人没有办法,只有把他弄死,回复他的粉丝小武,说他突然人间蒸发,不知所踪。
三、因砸了一口缸成名的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人。司马光这熊孩子大家都知道,但是他长大后可能有些不了解。司马光的成名其实不单单只是砸缸,人家6岁开始读书,7岁就可以背诵《吕氏春秋》,不但背,人家还可以给你解释的明明白白。唉!为什么又是7岁,7岁难道是人生成名的一个机会?言归正传,话说人家司马光也是很稳健的成长,文学成就一部《资治通鉴》可以傲立文坛。但是后来的司马光非常守旧,北宋后期社会一片死水,已经到了不改革就灭亡的地步,他身居政府要职,不但不去改革,还处处与改革先锋王安石做对。最后把人家王安石挤兑走了后,又用改革前的所有政策,让北宋这只破船驶向灭亡的道路。他自己也只能目送着北宋的渐渐衰落,无能为力的郁郁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