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八蕊花

孟津养花大棚今日聚焦土专家为乡村振兴培土

发表于:2025-02-18 15:11:07 来源:翔达资讯

“当时一棵草莓苗的价格是10元,我们一个园区每年要买进4万至5万棵。其实所谓的‘高产苗’就是脱毒苗。脱毒苗成活率高,产量比一般苗要高出一倍,栽种一次能用两三年。”陈新宇说,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今年年初他决定“自食其力”,自己育苗。他和河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接洽,开始筹建脱毒育苗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的筹建工作进入尾声,明年就可用上优质的脱毒草莓种苗。

在当地,像陈新宇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返乡创业“土专家”还有很多,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创新技术,科学探索,为孟津这片乡村振兴沃土“培土增肥”,为农业增产增收“添砖加瓦”。

2010年,河阳街道的周高粱大学毕业后同样选择返乡创业。在区里的一系列返乡创业惠农政策扶持下,他在七八年的时间内,陆续购置30多台(套)农业机械,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他说:“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为‘新农人’,就必须做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实践。”

周高粱在开展农机服务的同时,还承包了近千亩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今年,他采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化深翻等新技术种的600亩玉米、300亩花生,产量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目前生产的玉米、花生全部销售完毕。他生产的粮食由于品种好,成了面粉加工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养殖业占据孟津农业的“半壁江山”,是在家门口增收的致富行业。近年来,该区涌现出一大批养殖技术能手,他们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养殖业实现了由“小规模”迈向“大产业”。

在横水镇洛阳卓旺牧业有限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牛棚里,300多头肉牛膘肥体壮,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嚼食,有的正在“卧床”休息。该公司负责人郭西军搞养殖已有10多年,从最初的小规模养殖,发展到现如今成为存栏330头的养殖大户,并熟练掌握了选种育肥、营养调控、疾病防控等方面技能,探索出一套肉牛精细化管理新模式,不仅让自家的肉牛不愁销量,还帮扶带动18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现如今,乡村“土专家”已成为孟津区养殖业不可或缺的人才,有效推动了孟津“两牛”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区肉牛存栏3万头,其中年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个,年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9个,拥有省级龙头企业1个;奶牛存栏1.62万头,其中存栏1000头以上奶牛场3个,存栏500头以上奶牛场6个,拥有市级龙头企业4个。

长期以来,孟津区把人才培养作为强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领军带头作用,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该区还依托13所农民田间学校,整合各类农业培训资源,开展“四类并进”培育和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目前,全区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农艺工持证2300余人,中级职称农民技术员57人,初级职称农民技术员139人。依托农技区域站,织密农技推广体系网,55名技术推广人员把实用技术和贴心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近年来,孟津区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治理的“土专家”“田秀才”,每3年评选出20名“三好”型乡土人才。同时,该区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方式,多层级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激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潜能。(党一豪 王翀)

<

办公室业务官网

信息与电脑版面费

科技创新与应用官网

文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