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棚养花知识阳畦小拱棚豇豆春季早熟栽培技
1、品种选择 选择矮生品种,如一丈青、挑杆豆角。
2、播种育苗① 播种期:阳畦栽培采用直播法,播种时间为2月中、下旬。中、小拱棚栽培2月下旬播种育苗,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
② 播种及播后管理:应选择晴天播种。春季育苗由于气温、土温较低,蒸发量少,苗期不宜浇水,所以,播种前把苗床的营养钵、纸袋浇1次透水,水渗后撒一层细土。然后每钵播2~3粒种子,覆潮湿的营养土,厚约3厘米。用营养土方育苗的,待浇水切土方后直接播种。播种后在苗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即地膜),以利保温保湿,经3~5天就可出苗。出苗后将薄膜撤去。若播种时外界气温很低,可在苗床上加扣小拱棚临时增温,既可防止沤种子,又可促幼苗生长。
在苗床温度的掌握上,播后至出苗,不通风,白天畦温25~30℃,夜间不低于I5℃。出苗后,白天畦温25℃左右,夜间12~16℃,不低于15℃。豇豆要求畦温较高,若苗床温度低,常表现黄瘦,迟迟不长。移栽前,适当降低温度,进行锻炼。
3、定植① 整地做畦:最好选土层深厚的冬闲地,冬前深耕。也可用越冬叶菜的倒茬地,但在早春腾茬后,应及早清洁田园和深耕,使土层疏松,提高地温。春耕时结合施基肥,亩施腐熟的堆肥或土杂肥5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施肥耕翻并耙平,做成平畦,畦宽1~1.2米。春豇豆生长前期少雨而后期多雨,故应做好灌、排渠道。
② 定植:塑料棚及日光温室豇豆定植的温度下限是地温稳定通过15℃,气温稳定在12℃以上,夜间气温高于5℃以上。定植选晴天进行,由于气温和土温较低,定植水量要小。
4、定植后管理① 温度管理:定植后的3~5天不通风,闷棚升温,促进缓苗。缓苗后,室内气温白天保持25~30℃,夜间不低于15~20℃。当春季外界的温度稳定通过20℃时,再撤除棚膜,转入露地生产。
② 肥水管理:在定植浇好缓苗水的基础上,缓苗后浇1次水,此后全面转入中耕锄划、蹲苗、保墒,严格控制浇水。现蕾时可浇1次水,继续中耕锄划,初花期也不浇水。待蔓长1米左右、叶片变厚、根系下扎、节间短、第1花序坐荚后,要开始浇1次透水,同时每亩水冲追施硝酸铵20~30千克、过磷酸钙30~50千克。待叶片的颜色变深,下部的果荚伸长,中上部的花序出现时,再浇第2次水。以后应掌握浇荚不浇花、见湿见干的原则,大量开花后每隔10~12天浇1次水。
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在苗期要穴施1次发酵好的饼肥加磷肥,每亩用饼肥50~75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进入采收期以后,要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也是1次清水1次水冲肥,每亩施用硝酸铵30~40千克。特别是在发生“歇伏”时,要特别注意加强肥水管理,促进侧枝萌发、花序再生、植株复原,大约经过20多天,又会迎来一个新的产量高峰期,并能持续1个月以上。
③ 植株调整:植株长有30~35厘米高、5~6片叶时,就要及时支架,一般可插成单篱壁架,也可以插成“人”字架,引蔓上架生长。豇豆的整枝方法是:主蔓第1花序以下萌生的侧蔓在长到3~4厘米长时一律掐掉,以保证主蔓健壮生长。第1花序以上各节初期萌生的侧枝要留1片叶摘心,中后期主茎上发生的侧枝要留2~3片叶摘心,以促进侧枝第1花序的形成,利用侧枝上发出的结果枝结荚。第1个产量高峰期过后,在植株顶部60~100厘米处已经开花节位还会发生侧枝,也要进行摘心,保留荚侧的花序。
豇豆每1花序上都有主花芽和副花芽,通常是自下而上,主花芽先发育、开花、结荚,然后在营养状况良好的状况下,每个花序的副花芽再依次发育,开花,结荚。所以主蔓爬满架(长到15~20节)就要掐尖,以促进各侧蔓上的花芽发育、开花、结荚。
5、采收 当荚条长成,粗细均匀,荚面豆位处不鼓起,但种子已经开始生长时,为商品嫩荚收获的最佳时期,应及时采收。采收须注意:①不要伤及花序枝。豇豆为总状花序,采收一定要仔细,严防伤及其他花,更不能连花序柄一起摘下来,要保护好花序,留在以后结果。②采收宜在傍晚进行,采收要严格掌握标准,使采收下来的豆角尽量整齐一致。
【结语】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