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木黄耆

轮椅将军养花94年一开国中将去世追悼会推

发表于:2025-02-18 15:26:26 来源:翔达资讯

1948年,一位勇敢的少年在解放河北隆化县的战斗中,为了摧毁敌军桥型碉堡,给主力部队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无法顺利安放炸药包的情况下,选择了以自己的肉身充当支架。

最终,任务完成了,但少年却以“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的方式永远离开了。

那一天,是5月25日;那一年,少年才19岁;而那个勇敢的少年名叫董存瑞。

时至今日,中华儿女永远铭记他的勇敢,更有一位开国中将把自己当成了“董存瑞”,时刻关怀着董家人,竭尽所能地照顾了董家一辈子。甚至,将军弥留之际的遗言,仍然不忘董存瑞。

1994年3月27日,陈仁麒将军在北京因病离世,享年81岁。讣告发出后,举国悲痛,随即相关单位便开始按例准备追悼仪式。在问到将军家属对追悼会有无特殊要求时,将军家属不曾言其他,只是说将军临终前有交代,追悼会必须有董存瑞的亲属参加。

1940年,河北来华县南山堡也建立起了抗日政权,董存瑞并因此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儿童团,还当选了儿童团长。别看彼时的他不过才11岁,典型的毛孩子一个,可实际上他有着远超余同龄人的勇敢。13岁那年,他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帮助区委书记王平同志躲过日军的追捕。

但令人痛惜的是,王平在一次出任务途中因遭人出卖而牺牲了。听闻噩耗,董存瑞悲愤难耐,当即就加入了民兵组织,正式投身革命。

1944年秋,年仅15岁的董存瑞还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妻,妻子名叫卢长岭,年长他三岁。结婚时,董存瑞就说过他还有着更大的事情想去做,卢长岭表示理解,不会阻拦。所以在第二年7月,董存瑞终于如愿加入了八路军要开赴战场时,无论是卢长岭还是父母都没有阻拦,只是再三叮嘱他要小心。

革命尚未成功,壮士任重而道远,往后的日子里只听上级一声命令,董存瑞便可以付出一切,包括生命。于国家,董存瑞心中无愧,可于家人,他亏欠的太多了。

1948年春夏之交,解放军冀热察辽军区第11纵队奉命攻打热河隆化县,司令员贺晋年,政治委员陈仁麒。隆化,四周衔于丰宁、承德、围场、滦平四地,控川制谷,扼守要津,古往今来皆是兵家必争之地。于当时的解放军而言,只要攻下此地,不仅可以与热西、察东相连,扩大我军战略行动空间,届时还能与东北战区即将的打响的辽沈战役打配合。

一举两得的便利下,上级一开始就下达了此战必胜的“死命令”。

5月25日,战斗打响。11纵队32师96团6连作为爆破组,奉命战斗在我方阵地最前沿。战斗打响初期,爆破行动全都算得上顺利,唯独在攻至一座桥型暗堡时,因桥下无合适的爆破点接连失败。

而此路又是必经之路必须拿下,所以让6连的同志们一时间陷入了难题。就在这时,6班班长董存瑞主动请命,带领一个爆破组前去,并且向指导员表达了“保证完成任务”的决心。

得到许可后,董存瑞带着2名战士小心翼翼地向敌军暗堡匍匐前进,眼见他们即将接近暗堡却被敌军发现了。一顿扫射过后,2名战士因中弹无法动弹,董存瑞便只身移动到了碉堡底下。

就在此时,冲锋号响了!随后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的掉落下来,6个暗藏的机枪眼这时才现了身。看着不断向战友倾泻的子弹雨,董存瑞很是迫切地寻找暗访炸药包的支点,可由于桥下全是光滑的陡岸,压根找不到支点。

他尝试过将炸药包往机枪眼塞,但均被敌人给推了出来。碉堡中的机枪仍然在喷着火,按照后方的战友被火力压制的无法向前,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后方的战友们亲眼看着他一个闪身躲过了堡眼后,自己紧贴着桥桩上,一手托起了炸药包,一手扯下了导火索。

“轰!”暗堡被毁了,火力点也顺眼哑了火,96团先锋队立即倾巢而出。傍晚,硝烟殆尽,城内一片喜悦,唯独不见董存瑞的身影。6班的战士在安保下好一顿寻找,只寻得了可能是董存瑞穿过的青布千层底鞋一只……

或许,当董存瑞在自身安全和祖国大义做出选择时,他也想到了家人,内心有着无尽的抱歉。他也知道父母还在等着儿子归,妻子在等着丈夫归,年幼的弟弟妹妹也在等着哥哥回去。但终究当时的他已经无路可退。所以,只有让英雄不被遗忘,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才能对得起英雄的付出。而对于董存瑞的故事得以被发现、宣扬,政治委员陈仁麒出了很大的力。

董存瑞的父母很明事理,儿子牺牲后自认为有愧于儿媳卢长玲,便再三劝说她改嫁。卢长玲也心痛董家公婆,在替董存瑞守孝三年后,虽然改了嫁,却还会时不时与之联系。家里一下子又少了一个人,董家变得更加冷清了,很长时间董家父母都无法适应。就在这时候,陈仁麒出现了。

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陈仁麒被授中将军衔。而后无论他身处何职,仍然不忘董存瑞,更不忘照顾董家人。除了日常的书信来往,陈仁麒会时不时寄些钱、物给董家。董存瑞的妹妹想念书,陈仁麒宁愿自己苦也承担起了董存梅的学费。后来董家妇女患病无钱医治,陈仁麒又立即想办法将其接到北京医治,并且承担了所有费用。

尽可能地照顾董家人,是陈仁麒余生都在做的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也要奔走于宣扬董存瑞事迹的路上。

1993年5月中旬,河北省隆化县的“念董存瑞烈士牺牲45周年活动”已经进入到了最后准备阶段,但陈仁麒将军的家人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是否要将该活动的消息告诉将军。

陈仁麒出生于1913年,时年已是80岁高龄,其戎马一生,用浑身是胆换来功勋无数,但却也早已浑身是伤。早在10年前正式离休时,将军就已经百病缠身了,此时此刻,将军更是已经半瘫在轮椅上了。尽管如此,将军仍然在致力于发现和宣扬董存瑞的英勇事迹。

所以家人们本着尊重的原则,还是将那份自隆华送到北京的邀请信交给了将军。拿到信后,将军不曾多言,只用了一句话堵住了家人的劝阻:“就是爬,我也要爬到隆化去!”

纪念会上,将军与战友们忆往昔岁月,感慨万千,忍不住老泪纵横……

一年后,将军与世长辞。临终前说遗愿时,他用着十分微弱的声音交代道,一定要让董存瑞的亲属参加追悼会。

很快,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收到了将军去世的噩耗,可此时的她正在出差在外,无法按时赶回。就这样,陈仁麒将军的追悼会成了史上,唯一一个为了烈士亲属而延期5天再举行的特殊追悼会。

或许,将军是想以这样的方式最后再看看,董家人是否安好,这样他才能安心离开吧!

壮士许国,事迹永存!所谓“当兵就当‘董存瑞’”,在现如今董存瑞生前所在的部队中,每次点名都会出现这样一幕:“董存瑞!”“到!”这是新时代的兵在向他们的老班长致敬,也是一种缅怀方式。

致敬英雄董存瑞,致敬不忘英雄的陈仁麒将军!

居业版面费

炫动漫杂志社

清洗世界杂志

尚舞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