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粗柱杜鹃

草泥能养花吗莲都9个区级非遗项目升级为市

发表于:2025-02-18 15:28:09 来源:翔达资讯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日前,丽水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丽水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莲都区共有9个区级非遗项目升级为市级非遗项目,分别是厦河门十番、魏村采茶灯、保定布龙、碧湖传统武术、佛像彩塑、金盆露酒酿造技艺、传统帆船建造技艺、雅溪竹编、畲族祭祖。至此,莲都区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7项,市级35项,区级115项。

厦河门十番是莲都区厦河门自然村村民在150多年前从民间小调,融合道教音乐元素,用民族管弦乐器徽胡、板胡、二胡、笛子、帧呐、三弦、大胡等配上大锣、小锣、闹钹、广钹、叫锣、响板、小鼓、大堂鼓等打击乐器同时演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传统音乐。

碧湖魏村采茶灯是1930年左右从青田黄中村传入魏村。采茶灯由12只花篮组成,每只花篮代表12个月中的12种花。魏村采茶灯表演形式丰富,阵式多样,音乐曲调丰富,有采茶、送茶、十二花名、连哈、孟姜女、十八摸、打岔、祝寿、谢茶等曲目。

保定布龙历史悠久,在碧湖一带很有名气。保定布龙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长度有长有短,一般的有十一节、十三节。布龙的龙匾是龙的骨架,它用篾丝或者细铁丝制作而成,外层包上彩色的布,装上木柄即成一节布龙。每逢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都会到碧湖镇及大港头镇等周边乡镇和邻村去表演,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个传统舞蹈项目,参与性极广泛,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碧湖民间传统武术起初是习武防卫,以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了民间一种健身强体的体育活动。一直流传至今,碧湖传统武术已由防卫、保护性质转化为带有表演性质的体育健身强体活动。碧湖民间传统武术传人他们在日常的练习中,探讨技巧, 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拳、棍、刀、枪、剑的套路。

丽水的佛像彩塑传统可追溯到距今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佛像彩塑用粘土塑制,木头作身架,外面用谷草捆扎身架,塑泥一般有两层,里层用草泥粗塑,外层再上细泥。传统佛像彩有“上五彩、下五彩”之分,叠夹、贴金、搜金工艺最为复杂。佛像彩塑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体现了中国古代雕塑技艺与精神信仰的高度融合。

金盆露酒,在宋代就名满天下,在当时被尊为贡酒。金盆露属于重复发酵的重酿酒,酒香醇厚清香,属于米香型米酒,从外观上金盆露酒呈琥珀色,色泽清澈,诱人,口感微甜,回味无穷,饮后满口生津,入口绵和,对于人体舒适度非常好,是一款养生的米酒。

舴艋船又称“小木船”或“民船”,它的特点是头尾尖,舱肚大,靠木桨、竹篙划水,或以风帆扬风为推力而行进。古时,木船是瓯江流域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丽水城区、碧湖镇、大港头镇、云和、缙云仙都、青田石门洞、景宁大均等地都有。

雅溪竹编是当地农民用竹子为材料,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编出斗笠、凉席、饭篮、鞋蒌、黄金篮等等。一般选用生长3年左右的毛竹。这一时期的毛竹由于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具有坚韧柔软的特点。编出的竹制品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特点。

畲族祭祖历史悠久,《丽水地区畲族志》中有记载,这是史书畲民入迁我区的最早记录,距今近四百年。在莲都区,畲族祭祖传承历史最悠久属蓝春明家族了。畲族祭祖活动可分为家祭、墓祭和祠祭。祠祭是最重要的祠堂合族祭祖典礼。祠祭分为春秋两祭。祭祖是畲族最隆重、最虔诚、最普遍的信仰习俗活动。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商品与质量杂志

科学与信息化期刊

地产杂志

财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