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室内装潢

溥仪抚顺养花溥仪在北京植物园当园丁上食堂

发表于:2025-04-09 17:56:48 来源:翔达资讯

对于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来说,1959年12月4日是意义非凡的一天。

因为这一天,身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的他收到了来自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书,这也就意味着他的身份不再是罪犯,而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

被特赦后,溥仪回到了阔别35年之久的北京,开始了他作为公民的全新生活。

溥仪被特赦

溥仪得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在北京植物园当园丁回到北京后的头两个月,溥仪一直在探亲访友以及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参观学习,这两项活动结束后,就该考虑他后续的工作问题了——即使他曾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如今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了,他也必须要靠劳动来养活自己。

给溥仪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才合适呢?这个问题甚至连周总理都非常关心。

一开始,溥仪说搞轻工业或者在公社劳动都行——反正无论做哪一行,他都需要从头学起。

不过,周总理考虑到,让溥仪生产车间从事工业劳动并不合适,因为车间的流水作业一天下来需要工作整整8个小时,而溥仪此时已经54岁了,而且眼睛有700多度的近视。

也有人提议:溥仪读过很多医书,当个中医大夫也不错。但后来周总理也否决了:溥仪身份特殊,给人家治病,万一治坏了肯定会惹出闲话的。

后来,在各部研究所、农业机械化、试验农场等部门考虑了一大圈之后,溥仪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终于定下来了: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工作!

于是,1960年2月,溥仪拿着北京市民政局的介绍信来到了北京植物园报到。

溥仪的园丁工作:浇花、搞卫生、扦插、修剪、嫁接等由于上级部门指示,溥仪到植物园后以学习为主,每天的劳动时间不能超过半天,因此,植物园的俞德浚主任给溥仪安排的第一项工作是:先熟悉熟悉植物园的环境,两天后正式开始工作。

溥仪接到工作安排后,来到植物园里的各个园圃和温室,向正在劳动的工人们问问这,问问那,了解情况,又来到植物园办公室,仔细观看墙上挂的管理条例、统计报表等。到了下午,他又开始学习有关植物的各种书籍,并认真做了笔记。

两天后,溥仪正式开始了他的园丁工作。

最开始,溥仪被安排在了植物园东侧的大温室工作。他的工作比较简单,就是给花浇浇水,搞搞温室里的卫生。不过,对于曾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溥仪来说,这种简单的工作做起来也总是笨手笨脚地出错。

溥仪正在浇花

好在温室的同事们都非常友善,哪怕溥仪提出一些好笑的常识性问题,大家也不笑话他,而是耐心地给他讲解。

在大家的帮助下,溥仪的浇花工作越做越好。一个月以后,他被调到了扦插繁殖温室,这里的工作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要高一些,溥仪也因此学习得更努力,很快就能熟练地从事播种、移栽、上盆、松土等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了。

又过了三个月,溥仪的工作再次“更上一层楼”,他先后被分配到观察温室和繁殖温室工作。在这里,他学会了修剪花卉的技术,甚至连嫁接这种比较有难度的技术活他也能做得很好了。

除了努力钻研业务,溥仪在植物园工作期间,还制作了很多植物标本,他那本厚厚的植物标本笔记本中,有凤眼莲叶、香桉树叶、扶桑、油橄榄叶、木棉、白兰花、洋凌霄花等许多花、叶的标本,并详尽地注明了各种植物的科属、产地、性质和特征。

溥仪本人对于自己在植物园劳动工作期间的这段日子是非常满意的,他在后来的总结中谈到这段生活时说,“我的高兴和自豪绝不是笔墨和语言所能形容的”。

“皇帝”的集体生活:同寝室友对他有意见,经常赶不上食堂的饭点在紫禁城过了十几年锦衣玉食的皇帝生活,又在伪满洲国当了十几年“康德皇帝”,溥仪的前半生养成了唯我独尊、一意孤行的秉性,那么,在植物园工作的他他能适应社会主义的集体生活吗?

溥仪在北京植物园工作期间,住的是三人集体宿舍,与他同住的是两名年轻人,一个叫刘宝善,一个叫刘宝安。集体宿舍不算很大, 18平方米,除了三张单人床之外,只有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

和溥仪同住的两个小伙子都为人勤快又友善,每天早上起床后,两人主动清扫房间,打扫卫生,平时还经常帮溥仪铺被褥、打开水,溥仪如果身体有不舒服,他们也会陪他去医务室看病。

虽然相处得还比较愉快,不过两名室友有时候对溥仪也有意见,原因就是溥仪作息时间不规律,经常很晚了还不熄灯睡觉,严重地打扰了两人的休息。

其实这也难怪,要知道溥仪在当皇帝和伪皇帝期间,一向是无约束无节制的:起床时间是中午,下午一两点吃“早膳”,傍晚六七点“午睡”,晚饭则要到半夜才吃,等到睡觉时通常已是凌晨两三点了。

因为晚上睡得晚,溥仪在植物园工作期间还经常赶不上食堂的饭点。食堂开早餐时,溥仪刚起床,还要急急忙忙地叠被子、洗脸,等他赶到食堂,饭菜都卖光了,他只好饿着肚子去上班。因为饿着肚子,所以往往不到午餐时间,他又想着去食堂吃饭。

除了吃饭经常迟到,溥仪对于粮票、钱票也总是理不清,常常是把一大把钱粮票从口袋里抓出来,往食堂窗口一放,让炊事员自己拿。有时候,炊事员给他打好菜之后,他先把菜端走,放到一张桌子上,回头再来打饭,结果打完饭后又找不到菜了……

当皇帝的那段岁月不仅使得溥仪生活懒散,而且还让他养成了奢侈浪费的毛病。

在植物园工作期间,溥仪每个月能得到60元的生活费,别看60元钱现在看起来不多,在当时可是完全能满足一个普通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的,然而对于过惯了奢侈生活的溥仪来说,60元还不够他一个人消费的。

这些钱都干什么去了?溥仪经常自己也说不上来。不过在他的遗稿中曾有记录:他自己总是买各种各样的点心放在宿舍里吃,但是又怕别人说他缺乏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于是就背着别人偷偷地吃。

要求进步的溥仪:给国家捐布票,参加民兵训练从196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连续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一度出现了生活物资短缺的艰难局面。

有一天,在植物园的职工大会上,领导传达了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增产节约的中央文件。会后,溥仪走到主任办公室,交给了主任一个小纸包。

“这是我的布票,因为我的衣服够穿,不必再添置了,这些布票就交给国家,分给更需要的人吧!”溥仪真诚地说。

主任一开始没有答应:“这是定量以内的东西,你可以留着自己用。”

但溥仪很坚决:“国家当前有困难,应该送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去,请领导批准。”看到如此真诚又坚决的溥仪,领导只好收下了溥仪捐的布票。

1960年9月,已经55岁的溥仪给植物园的领导递交了一份要求参加民兵训练的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为了保卫伟大的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志愿参加光荣的民兵师。”

本来按照相关规定,45岁以上的干部一律不再参加民兵训练,更何况溥仪的身体素质一向不是很好,因此植物园的领导打算说服溥仪。

不过,溥仪一再要求要参加训练,并说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到了民兵开始出操训练的那天,他又执拗地跑到主任办公室,既不坐,也不走,等着领导同意他参加训练。

后来,领导也拗不过溥仪,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破例允许他参加植物园的民兵训练。得到领导的许可后,溥仪高兴得不得了,兴冲冲地加入了训练队伍。

1961年2月下旬,溥仪结束了他被特赦后的第一份工作,此后,他进入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专员职务,成为了一名文史工作者。

周总理接见溥仪夫妇

在北京植物园工作期间,溥仪不仅培养了劳动能力,增强了身体素质,他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辛苦,同时也意识到他当皇帝那些年中,像寄生虫一样吃喝百姓的日子是多么可耻。

幸好,党和人民给了他新生,让他这个末代皇帝也能有机会在社会主义新生活中,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名汇杂志

西部旅游杂志

模型世界期刊

名汇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