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蜂蜜家装修公司神谷专家教您平稳度过
“秋”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也就是说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人们如何平稳过度,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呢?中医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冬季热转凉交接节气里进行自我调时,要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科学养生。
呼吸科专家中医主任医师李玉盛主任:“秋老虎”余威 “燥病”多发
从立秋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天气就会逐渐由湿变得干燥起来,这时预防“燥病”就显得很重要了。尤其是夏季常吃烧烤的青壮年,立秋后一定要收敛。这是因为立秋后“温燥”的气候容易“伤津”,过度食用高脂肪、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因秋天“温燥”的天气导致伤津产生便秘。这种便秘的症状是口干、口臭、舌黄、尿黄、便干、便臭。干燥的气候还会使很多人感觉口干少痰、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还有的人会在此基础上有其他的症状,比如头晕、腰酸、五心烦热等等。前者是“肺燥津亏”所致,后者多为“肺肾阴亏”所致。秋天肺燥可以说是多种疾病的源头,比如皮肤干燥多皱、慢阻肺等等。因此多吃些润肺的食物可以起到养护皮肤、缓解慢阻肺发展的作用。另外,“温燥袭肺性气管炎”也是刚入立秋后要防范的疾病。它的特点是发热、咳嗽、痰稠发黄、舌头发黄、口干、气粗、咽痛、尿黄、便干等等。如果气粗、气急的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女青年和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容易在立秋前后因为郁闷、生闷气等造成肝木不舒,导致肝脾失调,形成便秘。所以,女性保持愉快心情对防治便秘也很关键。“肺燥津亏”的人要多吃藕粉、杏仁、百合、燕窝、银耳、蜂蜜、香蕉、猕猴桃等,或者用麦冬、桔梗、甘草适量来泡水喝。
脾胃专家中医主任医师贺义贤主任:立秋的早晚温差大 胃病患者“秋冻”要适度
中医认为,此时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立秋后,常常有些人习惯性闹肚子,稍不慎胃肠就坏,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消化道问题。打吊瓶吃药往往又见效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古方中医介绍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虽然立秋了,天气还很热,但阳气已变少,再加上秋季由于早晚温差逐渐增大,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会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天气转凉,食欲旺盛,又会使胃和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尤其是原来患有胃病的病人,或平时就脾胃虚弱或是老人、小孩及有慢性疾病者,秋季很容易旧病复发,如果再遭遇过度疲劳、受凉、情绪波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细菌、病毒会经呼吸道传播进入血流侵犯消化道黏膜,就很容易引起“胃肠型感冒”。中医认为,“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此类患者中80%的人会有发热、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20%的人呼吸道的症状不明显,以腹痛、腹泻症状较为突出。若这类患者就诊,会被告知得了胃肠型感冒。它与急性胃肠炎是有区别的,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一般没有发热症状。中医称胃肠型感冒为感冒夹滞,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等胃肠症状。
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能滋养肠胃,使其获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运作而不至于受损。立秋还要忌食生冷食物,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儿童在入秋后食用,极易使肠胃受寒而拉肚子。秋凉之后,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专家还指出,可采用穴位按摩的养生方法。立秋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穴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肠胃“避暑”的好办法。
感冒门诊专家赵树林主任:
秋季肠胃“淤积” 冬季感冒就易找上门
大便不通会与感冒有关联?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肠胃一旦出了问题定会影响到肺部功能,如长期便秘会使病毒长时间滞留肠胃,造成“积滞蕴热”,使感冒容易反复发作并加重。
秋季空气干燥,很容易使人们出现阴伤津液不足的状况,如果不进行饮食调理,进而可出现大便干结、便秘等症状。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优越加上有些家长存在育儿误区,常给孩子吃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零食,便秘更是常事。因此,如果在秋天发现孩子有便秘的情况,就应该及早动手解决问题。不然,等到了冬季,孩子由于蔬菜瓜果吃得更少,活动量也减少,更易使便秘趋于严重,而此时孩子患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若秋季没有好好的养肺,则冬季感冒在所难免。 因此,专家建议,要想避免冬天感冒,立秋后就要行动起来,多吃“三养”食物。
一是养肠胃
即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笋、苹果等,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二为养肺
除了用人们熟知的银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炖汤外,还可多让孩子吃些山药、荸荠、萝卜及大蒜、洋葱,也都能起到清心润肺,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三为养身
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芒果、黄桃、猕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对于抗感冒、增加身体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