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子去看隔壁家装修隔壁装修中
春节假期结束,隔壁开始装修了。
从最初的垃圾清理、锅碗瓢盆破桌烂椅的搬运到今天的电钻尖叫、连砸带锤之声不绝于耳。
隔壁房主是我的同事。我们所住的楼房是当年单位最后一批福利分房,因为是在教学用地上盖的,没有产权证也没有土地证,属于学校的产权,个人无权交易。当年分房时,我们都是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教师,这栋楼也叫青年教师公寓,盖楼的初衷也是作为青年教师流转用房,可是房子一入住,就没法流转了,也没人愿意再搬出去了,加上政策上开始了分房货币化,后来的青年人就开始买商品房了,已经入住的青年教师在公寓里从青年住到了老年。
房子一梯三户,60多平米,一室一厅,据说当年盖房报批时,单位申请盖两室一厅,但两室一厅已经超标,只能改成一室一厅,面积不变,就形成了现在的格局。三户中两边的1号3号是南北通,宽敞通风,中间的2号是双阳面。我住1号,正在装修的同事住2号。
二十多年的光景,好多当年的青年教师都购买了商品房,陆陆续续搬了出去,现在的住户除了出租的就是让父母住的,个别闲置的,这里的房子也就成了我们心中的老宅。我也是因为孩子上学和工作原因,一直在新宅居住,这里闲置了三年。2019年,市里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从配套设施、楼体保温粉刷、路面硬化、绿化、美化整体发力,尤其是规划出了标准停车位,出入口封闭式管理,小区旧貌换新颜。之前,一直不看好小区的教师纷纷装修,重新回归。
隔壁同事的房子一直由她母亲居住。原来是父母同住,2020年,她父亲患病,住院不到半个月,在73岁的年纪就去世了。同事说,她父亲是累的。同事的父亲生前正处于赡养老丈母娘阶段。同事母亲老家是张家口,共姐弟四人,她母亲是老大,下面两个舅舅一个姨,轮到谁照顾了,谁就到老太太那里住三个月,循环往复。转眼,同事母亲年近70岁,也到了需要儿女照顾的年龄,因此老两口就来到女儿家养老,轮到他们照顾老太太时,就回张家口住上三个月,一晃两三年,同事父母也跑不动了,但弟弟妹妹们谁也不愿意替姐姐承担这三个月,掏钱也不行,当再次轮到她父母养老时,就把老太太从张家口接了过来,五楼,把老太太抬上来的,当时老太太89岁,同事母亲71岁,父亲73岁,老太太来后不到两个月,同事父亲去世。同事曾感慨地说,生孩子不能太早了,太早了儿女养不动父母的老啊。她姥姥18岁时生下女儿,身体甚至比女儿还结实,却生生地耗走了女儿的幸福晚年。
同事父亲去世后,她母亲身体每况愈下,迅速衰老,精神愰惚,上下楼都费劲,即使偶尔出门,也像游走的肉体,失去了灵魂,天天盼着儿女来陪。有几次,听到我上楼的脚步声,都迅速打开门,以为女儿回来了。同事的姥姥也被舅舅接回了老家。
去年入冬后,同事弟媳过来收拾房子,我们才知道同事在她同一个小区给母亲租了套房子,那边房子有电梯,母女离得近些,方便照顾。今年春节刚过,又重新收拾房子,准备出租,二十多年的老房子,出租也是要收拾一番的,于是,这几天,我酷似住在工地,再也睡不了懒觉了。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