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胡起名高智商的人怎么交往刘攽与苏轼二三
北宋刘攽,字贡父,与哥哥刘敞同榜进士,两人都属于智商超高的一类。若加比较的话,敞胜在读书多、钻得深,攽胜在记性好、反应快。
刘攽雕像
两个人又分别同北宋文坛两代领袖关系超好:刘敞乐与欧阳修交,刘攽独与苏轼游。而且同属“忘年交”一类——刘敞小了欧阳修12岁,刘攽大了苏轼14岁。
大凡高智商者,往往恃才傲物。对于他认为的平庸者,他会白眼相加,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大力碾压——要拿谁开涮的话,别想从他手底下讨个活路。
刘攽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才和苏东坡玩。因为他觉得同苏大胡子玩,才不污辱自己的智商。这样就可以解释两个相差14岁的人为什么能玩到一块了。
若看《宋史》记载,索然无味,他们活跃在历代文人的笔记中的样子才叫生动有趣。
在笔记中,他叫刘贡父,他叫苏东坡。他们玩起文字游戏来,让旁人一个愣一个愣的。
比方,一次刘贡父请吃饭,苏东坡要先走,刘贡父说:“幸早里,且从容。”东坡答:“奈这事,须当归。”
我们看,不就是客套话吗?刘说,幸亏还有时间呢,慢走。苏答,实在不好意思,必须走。
但两个人实际上相当于对密码,对暗号:“幸早里”“奈这事”分别是“杏枣李”“柰枳杮”六种水果的谐音;“从容”(即苁蓉)“当归”分别为药材。两人都拿三果一药作对。俗人不知不觉,两人乐此不疲。
两人互损起来也火力很猛,你来我往,互有输赢。
刘贡父晚年得了个怪病,眉毛一根根地掉了,鼻梁骨也塌了。苏东坡见了嘿嘿直乐,他吟诗道: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恨得刘贡父牙根痒。于是寻机报仇。
一次,找了个饭局,同苏胡拉呱,他讲了一个贼偷书的故事,引得人哈哈大笑。这个故事意在影射乌台诗案,明显地是在揭苏东坡的伤疤。
苏东坡开始反击。他说,我也讲个故事吧。说有颜回、子路看到孔子从走过来,于是想给老师让路,子路会功夫,跳到树上;颜回不行啊,正好看见路边有个塔,顺势就躲到塔后面。为了纪念颜回,后人为个塔起名叫“避孔子塔”。
大家还没明白啥意思时,见刘贡父脱了鞋就追打苏大胡子:我叫你说“鼻孔子塌”,我叫你说“鼻孔子塌”!
虽然在一起闹得不可开交,但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到刘贡父去世。
很多年后,苏轼还写过一篇文章叫《记刘原父语》,深情追忆刘氏兄弟。说,原父死了,很是遗憾,现在贡父又死了,“何时复时此俊杰人乎?”
一种世无英雄,知音难觅的痛苦溢于言表。
后世书法《记刘原父语》(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