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赤皮青冈

王姓女孩名字属鼠起名辛弃疾夜宿博山王氏庵

发表于:2025-10-21 10:11:12 来源:翔达资讯

你尝试过与鼠为伴、与蝙蝠为伍的日子吗?你住过破败至极、屋顶漏雨的房子吗?这些我们不曾想象过得情景,却是许多贫苦人民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是如辛弃疾这样到处飘摇的诗人曾经的日常。然而,外在环境的破败不会让人不适,痛苦的是心灵在这样环境下的折磨,此情此景不免让人想起自身不忿的一生,悲凉辛酸不言而喻了。

辛弃疾被贬闲居在带湖期间,常到附近的名胜之处游览,但纵然看山看水,依旧不能排解心中的愤懑与落寞。清秋时节,辛弃疾来到博山脚下,天色渐晚,于是寻人家投宿,但这儿只有几间破旧的草庵,周边环境也格外的荒凉,在如此氛围的渲染之下,辛弃疾有感而发,于夜深人静之时,作《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饥饿的老鼠绕着床转来转去,蝙蝠在灯下翻转飞舞,屋外风雨交加,糊窗户的破纸被风吹着发出呼呼的声响,像在自言自语一般。年轻的时候辗转奔赴在塞北塞南,到如今归来之时已是满头白发,单薄的布被在这样的夜晚似乎没什么用,从梦里醒来的词人,眼前似乎还是梦里的万里江山。

借宿的房子里又是老鼠又是蝙蝠,放在现代,多少人能够坦然处之呢?疾风骤雨,窗户沙沙作响,这场景不免太过萧瑟与破败,不自觉的就让人感到凄凉了,又是这样的夜深人静之时,从梦中醒来的词人,见此情此景,心里感受也不言而喻了。词的上阙写景,描绘的是荒凉寂寞的乡村雨夜,配之破败的房屋,正如词人此时的心境一样。"破纸窗间自语","自语"二字,词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但这"自语"的仅仅是破纸吗?还有在深夜孤寂难耐的辛弃疾吧!

词人这一生为了国家奔赴在塞北江南之间,看尽世间百态,晚年时却落了个贬官的下场,此时白发苍苍、容颜苍老,着实让人心寒啊。然而"秋宵梦觉",眼前所见是单薄的布被、饥鼠蝙蝠,以及窗外的凄风凉雨,想起梦中所见的万里江山,又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落差。辛弃疾曾在他的《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中写"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这句和"平生塞北江南"倒有异曲同工之处了,恰好梦里所见也是万里江山,只是梦里的愿望有多宏大,回归现实之后,现实就有多残酷,此等对比之下,词人无论有着怎样的消极也不觉得诧异了。

"吴楚地,东南坼",这是辛弃疾一生的遗憾,国家被分成两半,怎不令人悲愤呢?然而纵然不甘,纵然是主战之人,也耐不过朝廷里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人,以致于如今的词人"旌旗未卷头先白",壮志未酬之时头发已白。英雄迟暮,虽壮心不已却也是无路可走,只能在梦里看尽祖国江山,盼着收复失地了,这大概是辛弃疾一生的执着了吧!

其实细品这首《清平乐》可以发现,词的上阙四句话,字数虽不一样,却是四幅不同的场景,画面感极强,让人读起来觉得颇具风情,纯用白描的手法,竟也多了层山村隐居感,只是居住环境委实差了些。然而,心中理想未曾实现的辛弃疾又怎能真正的做到隐居呢?所以纵然上阙处境凄凉,下阙壮志难酬,辛弃疾表现出的依旧是雄心未减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品性是十分可贵的,毕竟很少有人在希望渺茫的情形之下,依旧能够怀有激情。

辛弃疾这首词少了大气豪放,多了几层悲凉,虽不是多著名的词,但亦可以见到稼轩的心路历程,感受稼轩的理想抱负。作为爱国词人,辛弃疾这一生,心心念念的只有收复失地,哪怕到了晚年,也依旧如是。所以对于国家偏安一隅的做法始终是不忿的,毕竟是热血男儿,见识到北宋被蛮夷所灭,家都被毁,可南宋却不思进取,这定是让人觉得耻辱的,连李清照那样的女子都能唤出一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又何况辛弃疾这样的热血男儿呢?

当所有的抱负与遗憾、所有的愤懑与不甘、所有的嘶吼与无奈、所有的壮志与悲凉都郁结在心里的时候,辛弃疾只能将这种种情绪写进诗里,写进词里,无论是霸气的亦或是悲凉的,无论是平淡的或是沧桑的,全都放在一首首感动后世的词里,释放着这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之声,那是属于古代文人们的傲气与情怀,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家庭医药杂志网站

戏剧之家期刊

经济发展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