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尼龙滑块

起名张立彬春风至芳菲来松阳小山村也有美术

发表于:2025-10-21 10:17:06 来源:翔达资讯

2019-03-11 14:3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李月红 通讯员 苏晓晗

春已至,芳菲来。春天的微风,吹绿了枝丫;艺术在枝丫上开花结果,丰盈了空虚的山乡。这个故事,要从浙南一个偏远的山村遇见一群热爱村落保护的艺术家们开始讲起。

艺术家保护老屋志愿者首次入村时与村民合影

这是松阳县后畲村里一座平凡的老屋,在这群艺术家到来前,这座近乎坍塌的老屋,堆砌杂物,养鸡养鸭,破败不堪。“从框架式的城市到自由的土地,这是艺术从冰冷至温暖的转换,政府救助老屋,艺术家与自然对话,让艺术与老屋两者舍而复生。”展览学术主持杜宝印教授如是说。

改造前的后舍美术馆

改造后的后舍美术馆

2月底,重生的老屋,成了村庄里的后舍美术馆,门墙上中国美术学院单增教授的纤维艺术作品《彩瀑》与山谷、涧水相互呼应,如同现代美人与村里的老者在山乡水边对话着。

馆内正在进行的“中国松阳后·舍艺术春季展”展出了常虹、蔡广斌、陈国东、陈涛、杜宝印、法比欧·皮斯科普、法明、高芙雁、黄河、黄建刚、韩宇光、胡昤、金甲镇、卡布、廖晓航、兰飞、李俊、毛宗种、马得、马琦、朴守帆、曲哲、单增、沈樾、商亚东、苏晨、王敏杰、余王波、姚华、杨晓金、张立彬、赵明、张起壮、郑玉金30多位享誉中外的艺术家100余件油画、水彩、雕塑等作品,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冲突、反差,更加彰显其艺术美特质的力度。

授予首批入驻艺术家“古畲村新村民”

这样高规格、多维度的展览,为何要选在一个乡村里?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单增教授讲到:“后舍艺术,取名形意谐音源于后畲,从艺术维度审视新时代艺术生存的窘境和破茧化蝶的可能性。”

在单增看来,自新艺术运动以降百年风云,艺术的风格流派形式语言变化丰富多彩。今天,创新的瓶颈困扰诸多艺人,而数字化图像的生成后智能时代的来临,以手工见长的艺术家们常叹息黔驴技穷,矫揉造作之窘况,特别是面临物质化的诱惑、商业化熏蒸,诸多游戏法则搅乱了艺术家们本真的艺术夙愿。

“艺术所张扬的自由创造性如何彰显,新思维如何带动大众创新?在后数字后智能时代艺术家们选择了重归乡土,希望回归大地、回归故里汲取山川灵韵,面对自然!”单增说,舍弃原有空泛的艺术社区藩篱,回归自然,拓展新时代的新乡土运动,艺术家们不止是在形式上和口头上,扎根后畲的艺术家们以赤子之心踏足田野归宿自然村落,探索未来艺术的可能性。

首届后舍艺术展谋求新时代改革开放,文化振兴新乡土新乡村运动,寻求艺术根植乡土、通过艺术的落地、改造乡村旧貌。践行和演绎当年梁漱溟先生社会改造的乡村之路,通过艺术的介入与共建,孕育在没有格式化的艺术生态中自然自在发展,让艺术回家,让艺术家们摆脱束缚,忘却身份和枷锁融通乡里,与村民一道日出而做日暮而栖,澄明心智,开拓艺术新生,也让松阳古村绽放新蕾,再造曾经的文化乡贤故里!”

花溪期刊

空中美语

炎黄地理杂志

名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