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西藏马蓝

豌豆起名乡情散文老家的豌豆

发表于:2025-10-21 10:18:09 来源:翔达资讯

乡情散文:老家的豌豆

文:杨晓光

那年,北戴河机场正式交付使用,借端午节假期,我和妻子搭乘班车前往晒甲坨村南,去看从老家起飞的大飞机。我看到了家乡的土地上生长着豌豆。那鼓满乡愁的豆荚,铺满一地赏心悦目的美。

豌豆地里活跃着劳作的乡亲们的身影。其中一位姑娘,婀娜的腰身,俊俏的脸颊,她正扑下身子采摘豌豆角。妻子没见过长在大地上的豌豆,说实话,我也没见过。豌豆在老家的引种时间较晚,我小时候和奶奶在老家生活,还不时兴种豌豆,一直以为豌豆是城里的豆。采摘豌豆的姑娘,是漂亮的城里女孩。

想象中的豌豆姑娘,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是住在童话里的公主,小巧得能揣进衣兜,塞进耳朵眼。自从离开了豆荚的金房子,她就成为寻求保护的弱者,天生应该得到人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直到读了安徒生的童话《豌豆公主》,我才知道豌豆不是公主,而是公主睡觉时压在20床垫子和20床鸭绒被下面的豆子。

我和妻子走近豌豆地头,采摘豌豆的俊俏姑娘冲着我们粲然一笑。问我们从哪里来,是走亲戚还是纯玩一族。我们如实相告:来晒甲坨看大飞机。她告诉我们:飞机逆风飞扬,站在这里,面向机场跑道的方向,能看到飞机起飞。

她是一位爽快的姑娘,说话就好像干豆荚炸开的豌豆,脱口而出、嘎嘣脆。她老家在晒甲坨三村,在昌黎县城买了楼房,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今天是回老家帮着父母采摘豌豆。怪不得呢,原来她是一只从农家院飞出的金凤凰。

她告诉我们,原先收豌豆,是连秧子一起拔的,豌豆秧喂牲畜,是上好的青饲料。如今种田实现了机械化,农民家里不再饲养大牲畜。现在收豌豆图省事,直接摘豆荚,黄壳绿壳分开。绿壳里的豆子嫩,可以蒸熟剥豆吃,也可以生扒豌豆粒,放进冰箱冷冻起来,做蛋炒饭时放上点,鲜嫩、鲜艳,好看又好吃。

她还告诉我们,老家十多年前就开始种豌豆了。种上后不用咋管,从一开始抽叶伸蔓,就可以掐豌豆尖吃了。豌豆打尖后会分蘖很多小芽,以后就有很多豌豆尖可以打下来当作时蔬青菜。我由之想到了当年,奶奶揪下不坐瓜的倭瓜花、打下旁逸斜出的倭瓜蔓,作为青菜给我炒着吃的情形。

豌豆源于西亚,属于一年生攀援植物。文献记载,西汉张骞两度出使西域,把豌豆等植物种子带回中国栽培。与胡椒、胡桃、胡萝卜等域外引进的作物命名一样,最初的豌豆叫“胡豆”,后来改称豌豆、青豆、寒豆、雪豆等名。豌豆之名,据明代李时珍说:“其苗柔弱宛宛,故得宛名。”所谓“宛宛”,即弯弯盘绕之意,指豌豆的枝蔓弯曲攀援。

连荚可食的豌豆亦称“荷兰豆”。清代《台湾府志》记载:“荷兰豆,种出荷兰,可充蔬品煮食,其色新绿,其味香嫩。”但近年荷兰等国家有一种说法,可食的嫩荚豌豆是中国广东一带南方地区的农民培育出的品种,所以他们称之为“中国豌豆”(Chinese Peas )。可见有些洋人并不打算掠人之美。

豌豆所含氨基酸达20种,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它对人体正常发育、成长与智力等颇有助益;有益于人体骨骼、关节软骨、肌肉、肌腱等的保健;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降低胆固醇,改善免疫功能。豌豆及其软荚、嫩叶有低脂、低钠的特点,因此成为大多数人群的食用佳品,更是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肥胖、便秘等病症患者的良蔬。

当代作家汪曾祺曾在一文中对豌豆颇多溢美:“香粳晚米和豌豆一同在铜锅中熬熟,盛出后加洋糖(绵白糖)一勺。夏日于柳荫下喝一碗,风味不恶。我离乡五十多年,至今还记得豌豆粥的香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土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官网

工程技术研究

环球市场官网

中国食品工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