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粗柱杜鹃

汤姓男孩起名带霖字旁薛城区张范乡现为枣庄

发表于:2025-10-21 10:25:09 来源:翔达资讯

张范:距区驻地16公里,建村于唐代,最初,张、范二姓居此而得名。村中曾出土元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韩林儿的"龙凤王印"和"管军万户府印",现"管军万户府印"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村东有曹杰烈士墓地。

大甘霖:距区驻地18.5公里,建村于元代,因村靠近甘姓林地因此得名,因林地是当地坟地的俗称,"林"字不雅,故将"林"改为"霖"字,所以称甘霖,又为与小甘霖区分,称此村为大甘霖。

修庄:距区驻地19.5公里,建村于明代,最初修姓居此而得名。该村地下储有大量磨刀石,俗称磨石,颇有盛名,远销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汤庄:距区驻地21.2公里,建村于明末,因汤姓居此而得名。

黑石岭:距区驻地20公里,建村于明初,因村建在黑石岭上面得名。

袁庄:距区驻地13.5公里,建村于明代,因袁姓居此而得名。

西夹埠:距区驻地13.8公里,建村于明代,因村处在两岭之西面得名。此村为豆制品和养猪专业村。

东夹埠:距区驻地13.8公里,建村于明代,因村处在两岭之东面得名。村北有龙山文化遗址。

田庄:距区驻地17.5公里,建村于清代,因地属田姓而得名。

南于:距区驻地18公里,建村于南北朝,最初于姓迁此,原名于里,后村建有北于村,因而更名南于。1988年从村内井中挖出大量南北朝时期及唐代瓷器。

北于:距区驻地18.5公里,建村于明代,原名于林庄,后因村位于南于村北,因而更名北于。该村是小说《大浪淘沙》作者、广州起义参加者朱道南同志的故里。

大香城:距区驻地13.5公里,建村于战国,据传说,香城是汉前古城,后为区分中、小香城,更名为大香城。村北有商周遗址,村南有汉墓群,并有俗称点将台的古遗址。

中香城:距区驻地12.8公里,建村于明代,因村处大小香城中间而得名。

小香城:距区驻地12.4公里,建村于宋代,原名西香城,后因大香城小面更名。村中有宋代古庙。

化庄:距区驻地16.5公里,建村于明代,最初华姓居此而名华庄,后"华"讹传为化,所以改称化庄。

上辛庄:距区驻地16.5公里,建村于明代,最初曾、陈、程、邵四姓居此,名曾程庄,又改称陈家庄。后邵姓大户在村南高地建新居称上新庄,后"新"讹传为"辛",故称上辛庄。

下辛庄:距区驻地16.8公里,建村于明代,因位于上辛庄之下而得名。

小屯:距区驻地17.6公里,建村于明代,因村建在屯岭之上、并且较小而得名。村东有刘景镇、刘刚烈士墓。

西横山口:距区驻地15.2公里,原名广盛庄,后因村处于横山之西而得名。

东横山口:距区驻地15.5公里,建村于清代,因村处横山口之东而得名。

和尚寺:距区驻地17公里,建村于清代,村内建有和尚寺而得名,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无辜避难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老和尚寺惨案"。

关注我,不迷路!后期更新更多你身边的薛城故事!

中原文学编辑部

国际援助期刊

医学研究前沿国际刊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