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文化素质

泸西金马镇新房装修让历史告诉未来泸西县金

发表于:2025-10-24 12:09:26 来源:翔达资讯

   让历史告诉未来

——泸西县金马镇新坝村史馆感言黄发能

        没有记忆的村子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新坝村史馆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在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治安、村容村貌、民居提升、产业调整等方面取得令人耀目成绩的背景下建成了,其目的是为帮助本村群众打开了解自身,了解父辈,了解历史的一扇窗,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热爱家乡,让群众了解历史,在传承文化中弘扬爱国主义。

        走进新坝村史馆,仿佛走进时光隧道——锈迹斑驳的煤油灯、泛黄的证书票据、陈旧的农耕用具、翔实的历史沿革记载……上百件传统的农耕用具、昔日农民家庭用过的生产、生活、文化用品,还有不少压箱底的“宝贝”,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一个个老物件、一段段文字,记录着新坝村的发展变迁史。

        从过去到现在,农民生活经历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变迁历程。我们在深怀眷念之情的同时更为时代的进步而无比高兴。

        没有源头的河流会枯竭,而没有记忆,农村就缺少了安身立命之根。无论石缸、石磨、石磙,犁头、犁耙、梨耳,还是马灯、马镫、马鞍,抑或杈子、连枷、簸箕以及雕栏画栋的窗户和房梁等等,每件实物、照片都镌刻着文化的符号,烙印着时代的标志,见证着文明的进程,是勤劳的象征。不管是传统工具抑或地方习俗,它们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滋润过我们的先辈,也正在陪伴我们看花开花落,经冬去春来。就算其中的一些已经被历史尘封,面对它们,我们仍然会敬意油然而生,更何况,这些活在我们心中的先烈先辈、古老器物和传统习俗中包含的文化基因,还依旧活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继续造福于新坝百姓。   

        村史馆以历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风情、乡贤名人、红色丰碑、特色成就等为重点,运用文字、图片、实物、文物、雕塑等多种陈展形式,充分展示了距新坝人最近、也就是走进历史还不太久的那个时代的新坝人的生活、新坝村的风貌、新坝村的精神,以帮助今天的新坝人留住乡愁,并给外地朋友提供一个了解新坝的新的视角。

        明朝初年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和明洪武十四年(1381)的沐英平滇,对云南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的烙印更为深刻。“南京柳树湾”一直是当地人寻根问祖的起源,成了现今子孙后代心目中故乡的象征,成了他们萦回梦里的精神家园。这是当地历史进程中无法忽略的拐点。

        据本村大姓家谱和民间传说等,新坝建村的时间也由此推来。自明洪武年(公元1368至1398年)算起,迄今六百五十年,新坝村有2536户,10041人,是泸西县人口第二大村。期间孕育了多少乡贤人事,涌现出多少能工巧匠,留下了多少地方习俗,涌现了诸多志士仁人。

        远的已无据可靠,历史断代,实在遗憾!据查,新坝村有清康熙已卯科年(1699年)考取并享有“文盖天下”美誉的文举人冯玉佩,流下很多传说;有以唐从仁为代表的手工石匠,是他们用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用石头砌成一个个故事;有生产、生活、饮食、服饰、节庆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留住乡村记忆;还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自卫还击以及在打击刑事犯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陈敬虞、杨兴甲、黄建能、李小龙等26人,他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也为我们留下峥嵘岁月的红色记忆。

        漫漫人生路,上下而求索。通过无数代新坝人的打拼,聚结锻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奋力开拓的新坝精神。跳出本村,眺望外界,在实现小康的征途上,无处不见“新坝精神”的光辉印迹。

        瞻望未来,在实现美丽梦想的伟业中,更加离不开蕴藏深刻时代内涵的“新坝精神”。新坝是坝区,肥沃的土地和母亲河给人以衣食之源;新坝是红色基因传承地,革命传统给人以精神支柱;新坝还不很富裕,穷则思变,勤劳朴实的新坝人在实现美丽梦想的征途中以崭新的姿态开拓前进!   

        新坝村史馆,记录时代变迁、留住乡愁记忆、鞭策教育后人、传播正能量的文化场所。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虽然此项工作才刚刚起步。

        记忆往昔的新坝,建设今天的新坝,憧憬未来的新坝,新坝人,任重而道远!

        本人作为参与村史馆布展工作的一名地道新坝人,回头来想,有喜有愁,窃喜的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家集思广益,开垦出这一“处女地”。愁得是,由于史料断代和各种原因无文字可查考,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演变情况也就成为一大缺憾,恐被大方之家笑话。

        感慨系之,夜不能眠,拙笔涂抹以上碎言片语。

                            2018年6月26日于新坝老宅

通讯世界杂志

雨露风期刊

校园英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