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工程钻机

北宋的隆中对赵普的雪夜对讲了什么呢

发表于:2023-11-24 11:43:33 来源:翔达资讯

北宋的“隆中对”,赵普的“雪夜对”讲了什么呢?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时,诸葛亮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根据地,再取益州,与曹魏、东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继而再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诸葛亮“隆中对”的主要思想是:北方是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的曹操;江东是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的孙权,“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荆州之主刘表的见识浅薄和魄力不足,他是守不住这个地方的,这正是上天赐于将军你的良机,将军可先取荆州,再取“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的益州(今成都),两地相互呼应,外结孙权,待机而起,进取天下。这一设想如果完全实现,确实可以做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诸葛亮的一番论述,让刘备欣喜若狂,他喜不自禁地对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

诸葛亮的战略远景,为刘备成就蜀汉大业规划了一条明确的外交政策和军事路线,描绘出了一个魏、蜀、吴鼎足三分之势的蓝图,刘备后来基本上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但是,“隆中对”有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荆州距离益州有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导致本来就兵力不足的刘备兵团,更加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

“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东吴的孙权偷袭得手后,“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也随之化为泡影,可以说,刘备的蜀汉政权衰亡祸根亦在于“隆中对”。

即使如此,“隆中对”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仍然不失为一个辉煌的军事战略思想,具有典范价值。

赵普说:“北汉虽小,但有辽国相助,攻打并不容易,即使侥幸攻下,也非好事,辽国和西北少数民族就会与圣上为敌,使圣上陷入长久的战争中。而南方的国家,既弱小,又富裕,攻取他们很容易,又能增强我们的势力。等我们势力强盛了,再挥军北上,可一举拿下北汉,收复失土,足以与辽国长期对抗了。”

赵匡胤听后大喜,当晚,他们君臣二人定下了宋朝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先消灭南方各个割据势力,积攒兵力、财力、物力后,再北上消灭北汉。

这个寒夜里形成的思想,也就是后人所归纳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思想,这个思想也成为赵匡胤及继位者宋太宗赵光义后来军事行动的总体思想。

之后,宋朝统一天下的战争,基本是按照赵普“雪夜对”的战略方针进行的,并完美实现既定的目标。

申请去美国读研究生

去美国留学

美国生物技术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