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本可以争天下却因身边小人兵败身死
窦建德本可以争天下,却因身边小人兵败身死
隋朝末年天下豪杰并起,当时存在于天下的大小割据势力有数十个,其中最为知名的割据势力有李渊在关中建立的唐朝,还有王世充在中原建立的郑国,窦建德在河北建立的夏国,除此之外还有李密的瓦岗军、李轨的凉国、薛举的秦国等等。这些在乱世之中建立国家的诸侯,有的出身于门阀比如李渊,有的出身于隋朝官员比如李密、王世充,有的是地方豪强如薛举、李轨。在这些诸侯里只有窦建德的出身是农民,和其他的诸侯相比他的出身的确是很不起眼。
窦建德更难得可贵的一面是他在作战的时候俘获的隋朝的文武官员都任其去留从不加以谋害。窦建德雄踞河北之后便和中原的王世充结盟共同对付唐朝。当时窦建德率军侵入唐朝的地盘,攻陷了黎阳俘虏了唐朝名将李世勣以及同安长公主。窦建德不仅没有处死李世勣还将其带兵镇守黎州,但是后来李世勣却丢弃了自己的父亲逃回了唐朝。窦建德的部下便建议处死李世勣的父亲,而窦建德却佩服李世勣是个忠义的人没有加罪于其父。《旧唐书》里给窦建德的评价是四个字“宽厚从谏”看来也不是妄评。
客观的来说窦建德是个品行不错的人,并且他也有争夺天下的能力。但是让人可惜的是他的部下却不和,《旧唐书》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这里说的是窦建德的大将王伏宝因为功劳多被其他的将军们所嫉妒,于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诬陷王伏宝谋反,我们说三人成虎,窦建德选着相信了大多数于是便处死了王伏宝,从此窦建德再打仗就没有以前那么顺利了。又据《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窦建德身边有个善于进谏的臣子叫宋正,当时也被小人谗害至死,从此之后窦建德身边的人再也不敢直言进谏了。
窦建德被小人误导先后杀了王伏宝和宋正从此他的霸业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然而真正葬送窦建德前途和性命的事件还得从他救援王世充说起。当李世民带着唐朝大军将王世充围困在了洛阳得时候,王世充曾派人向窦建德搬救兵。窦建德也明白唇亡齿寒得道理于是义不容辞起兵前来救援,但是这次窦建德得运气不好他这次碰到得对手可是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这支军队不仅名将云集还能征善战。果然窦建德数次和李世民交手都遭遇惨败,后来窦建德大军的粮道也被李世民给切断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窦建德的部下凌敬便建议带大军北上渡过黄河夺取河东,凌敬认为河东地区空虚这时候率大军前去征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不仅可以保全大军还可以开疆拓土补充兵员,而且一旦占据了河东李世民便自然就对洛阳解围了王世充自然也就得救了。
凌敬的计策虽好但是却被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给搅乱了,当时长孙安世得知窦建德准备撤军回河北于是就私下里贿赂窦建德的将军们,这些拿了长孙安世好处的人纷纷劝说窦建德道:"凌敬,书生耳,岂可与言战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凌敬不过是一个书生罢了,他懂什么是打仗吗?窦建德误以为众将战意高昂不愿撤回,史书记载他感叹道:“今众心甚锐,此天赞我矣。”窦建德于是便坚定了和李世民死磕到底的决心,最后窦建德和李世民决战大败,自己也做了唐军的俘获,不久便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