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发烧怎么处理2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
2岁宝宝发烧怎么处理 2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项
一、2岁宝宝发烧怎么处理呢
1、遇到宝宝体温偏高,建议妈咪不妨先做客观的评估,如小宝宝是否刚洗完热水澡,或是天气太热、穿太多、室内通风不良、刚喝完热的饮料等,约待半个小时后再帮孩子量一次体温,通常会有1~1.5℃的落差。排除上述的原因之后,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送医院的问题。
2、通常来说,如果小朋友体温在38~38.5℃左右,且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也就是说照样吃、照样睡及照样玩,就不必着急地送孩子就医,或是使用退烧药。但若有热性痉挛病史的宝宝(4%幼童)则需积极的治疗。
3、大部份儿科医师认为,发烧在38.5~39°C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孩的不舒服及减轻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孩热痉挛发生。但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就得紧急治疗才行。
发烧处理的重点是:先探讨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再来治疗,而不是马上退烧到正常体温。虽然适度地给予退烧药,可以减轻发烧生病的不舒服,但无法缩减病程,轻度的发烧反而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因此,发烧不完全是坏事!
二、2岁宝宝发烧的注意事项呢
发烧了,先不必急着退烧。由于发烧是一种抵抗病毒的自然现象,所以如果家长硬要替孩子退烧,反而削弱了孩子的抵抗力。一般来说体温在38℃-38.5℃以下,且精神不错,都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减少宝宝的不舒服感,家长在照顾上要特别留心。
不建议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退烧药。
一天使用退烧药不要超过五次以上。
不宜在半夜叫醒小孩服用退烧药,除非可能因发烧导致抽筋时。
不要给小朋友覆盖湿毛巾,应尽量保持干爽。
尽量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等。
注意水份及电解质的补充,以免小便过于浓黄。
要多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在适当的处置后,应观察小朋友的精神状态及食欲等,并于就医前记录发烧的天数(需精准计算发烧满几日)、间隔时间、温度变化及其它不适症状,以供医师参考。
三、2岁宝宝发烧的正确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宝宝发高烧,父母不必紧张,只要按照以下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烧,宝宝的病情就会逐渐好转。
1、环境适宜:应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安静,温度保持在18℃--20℃,每天至少通风一次,以减少病菌在空气中的浓度。尽量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宝宝的休息。
2、体温观察: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高温宝宝每1--2小时测一次。用退热药后如果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软弱无力等虚脱现象,应及时喂糖水,并与医生联系。
3、适度补水:新生宝宝发烧伴有口干、囟门凹陷、少尿等症状时,要想到脱水热的可能性,此时一定要多喂一点凉白开水,同时还可适当给些镇静药,严重的应送去医院治疗。
4、增减衣物:发热的宝宝衣服不宜过厚,特别是新生宝宝不可裹得太紧,否则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降不下来。新生宝宝体温在38.5℃以上时,若发热时包裹更紧,容易导致惊厥发作,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高热抽风。
5、解除降温:在降温时必须注意,一旦体温下降就应解除降温措施。对新生宝宝高热,除采用物理降温外,还必须找出高热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治疗。
6、慎用药物:低烧的新生宝宝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宝宝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烧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所以新生宝宝不宜擅用。
四、2岁宝宝发烧如何物理降温呢
对于2岁的宝宝来说,发烧是很常见的,引起发烧的原因和病理很多,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区别宝宝发烧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病理性的,也不要急着带宝宝到医院打针吃药,通过一些物理降温也能帮助宝宝退烧,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冰袋降温法
家长可用家用冰箱制取冰块,除去棱角,放入塑料袋,加入适量的水,用毛巾包好,放在患儿前额、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等处。这种方法降温效果好,因这些部位有大血管,可更快收到降温的效果,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放置冰块地方的皮肤明显发红应暂停,另换一个部位放置。
第二、推拿降温法
此法简便,降温快。要强调的是以上措施一般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才采用,至少也要到38摄氏度时进行,否则对患儿不利。
第三、酒精涂擦
用浓度为25%~35%的酒精擦涂。家长可用手帕蘸取配好的酒精溶液,先从小儿一侧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沿手臂外侧擦至手臂,再从腋下擦至掌心,对侧治疗方法相同。下肢可从小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从腹股沟擦至足心。擦腋窝、腹股沟、足心、掌心时要用力,反复来回几次。酒精可使体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加,迅速降温,不过对婴儿操作要轻柔,防止皮肤损伤。
第四、温水擦浴
即用32~36摄氏度的温水擦浴或浸浴。擦浴是用温水擦洗或按摩小儿的全身皮肤;浸浴时应让小儿全身沉入水中。温水浴能刺激小儿皮肤,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散热增加,并清洁或扩张汗腺口,以利于排汗,从而迅速有效地降温,每次温水浴以5~10分钟为宜。
- 上一篇:儿童吃钙片能增高吗揭秘最科学的增高方式吃
- 下一篇:白领一族如何吃好三餐特殊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