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万个生活常识txt世界读书日一起来读
年初,我收到一位校友寄来的一本书,书名叫《美的常识》,作者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周清毅先生。先生身负传播美学重任,工作可谓极其繁忙,但依然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做着“美是什么”的理论追问,令人心生敬佩之余,不禁也对此书更添一丝期待。
翻开这本装帧精美的《美的常识》,作者自序便开宗明义“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不变的追求;美,是一切事物的最高境界;美,是鲜活的,又是不可捉摸的;美,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那么,美是什么?”这一段对美的探讨和追思,让人感受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美学情怀,也就此开启了一段“乘兴而行,兴尽而反”的美学旅行。
《美的常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美是什么”,以九场讲座六个专题的形式成书。第一个专题为“美在神奇的古希腊”,讲述古希腊美的起源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巨头”关于美的思想。第二个专题为“两条美的线索”,由西方转到中国,梳理了中国美的两条线索,即儒家的秩序美和道家的自由美。第三个专题为“魏晋风骨”,以酒色、生死和书画三个切入点,道尽魏晋风骨之美。第四个专题又由东方转向西方,通过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的论述,深入剖析“美到底是什么”,即美的本质。第五个专题论述中西方“三人游”、美育代宗教、美育消除异化这三个关于美育的问题,讲述美育的本质和实现路径。第六个专题则通过中西美的对比,论述“中华之美美在哪里”,利落收尾。九个讲座横贯时空,中西贯通,古今融汇,在古老灵魂与现代思潮碰撞之间、传统之美与现代之美交相辉映中,展现了3000年来中国和西方美的变迁。
这本书图文并茂地将艺术与生活交织、文采与哲思结合,从众多角度探讨美的本质。通过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反思,诠释了美的哲学意义;通过对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体现了文艺作品的美学价值;通过对历代先贤们的思想研究,全方位展现出美学思想的精华。
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的时代背景下,美便成为了美好生活的主题。《美的常识》正在用“最明白、最平实、最易为人接受的语言讲述‘什么是美’”。
常识,就是普通知识,即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也可以是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常识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如何将最深刻的道理用最平白的语言讲述出来。而这本250多页的《美的常识》,不光将美的学术讨论延展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更是把美的问题常识化、哲学问题普及化。正如作者自己自序中所写的那样:
“在材料的选择上,从‘常识’的角度,我试图用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最重要的美的线索、最具转折性的历史节点、最经典的美的论述来描绘出‘美是什么’。”
“少用概念,多讲故事,把概念融化在故事中,减少读者理解的难度,少弄玄虚,多接地气,用生活事件和日常情感来增进对美的感受,少模棱两可、多准确表达,直白地告诉大家美是什么、美又不是什么,减少认识上的隔阂。”
全书始终秉持着说“人话”的理念,希望将“美的常识”最广泛地传播,不论多么高深玄奥的道理,在书中都化作一个个小故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而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语言组织能力也在书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为贯彻这一理念提供了强力保证。
翻阅此书时,仿佛重温了听课的乐趣,似身处讲座的现场,遥望中西美学对照的天空,感受美学史上最光辉璀璨的星光,读过去熟悉的故事、看熟悉的画,体味通俗文字传递美的意义。
(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许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