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导杆

养猫的人哪里最多成都中国最爱猫的城市

发表于:2024-11-14 17:16:23 来源:翔达资讯

成都人爱猫,似乎是每一个来成都的人都有的感受。

北方朋友说,成都每天都湿乎乎的,这里的人很会享受生活,爱吃火锅,也很爱撸猫。

成都文化公园里,边看手机,边撸猫的大爷安逸得很。

成都文化公园街拍 陪伴

摄影师 | Rose

成都基本每个小区都有几只流浪猫,大街上也有,它们大多不认生。你蹲下叫它,它就会很自然地冲你“喵”一声,等待着你投食。

成都街拍 等待投食

摄影师 | Rose

这一点倒是和成都人随和的性子很像。不管你来自哪里,在这座城市里,少有陌生与孤独感,因为你总能找到一款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

一个城市的性格,体现在这座城市中生活的人身上,或许也能在这些猫星人身上找到些缩影。

随意一躺,在成都处处都是家。

爱吃,也是成都猫咪的本性。

交个朋友啊,幺妹!

成都文殊院猫咪街拍

摄影师 | Rose

在成都青羊宫和文化公园里,猫多数都不怕人,傍晚时分去,经常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流浪猫在到处走动或躺着睡觉。

摄影师 | Rose

去年,成都青年导演赵可儿的影片《共生主义》,用镜头记录了成都人和猫之间的6个故事,影片以猫咪为切口,把成都人的真性情展露无遗。

影片《共生主义》片段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博物馆开始和猫结下了缘分。从西安的碑林猫,故宫博物院里的御猫,再到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里的“猫馆长”,这几年来,博物馆似乎对猫情有独钟。

《三联生活周刊》封面 马未都抱着爱宠“黑包包”

爱猫人说,博物馆和猫很配,一个讲究静,一个是静的化身。猫咪们总会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给你留下一个回眸。

但真要说,博物馆里有文化底蕴的猫,还是成都杜甫草堂里的那几只,最撩人。

屋檐上的猫

摄影师 | 刘孟颖

说来也奇怪,杜甫、李白在诗中写过狗,但他们都没怎么写过猫。这些猫咪虽然错过了杜甫的诗笔,却遇上了杜甫的草堂。

杜甫曾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利他主义理想,如今“寒士”变少了,他的几间茅也被圈起来收门票,但还可以大庇一批“流浪猫”,也算是“草堂留后世”的一个意义吧。

灰笨是草堂内蓝灰色玳瑁母猫,好上房顶,长驻工部祠门前,由纪念品店的小姐姐和安保大叔照顾。

摄影师 | Rose

橘白没有正式名字,据说它是草堂里面最胆大、最常见的一只猫,几乎所有去过草堂的人都见过它躺在路中间、路边的石头上,总是旁若无人的睡觉,常驻草堂东门附近。

摄影师 | Rose

如果说杜甫爱狗,那么陆游算是实实在在的“大宋第一猫奴”,吸猫成瘾。他一生为挚爱唐婉写诗10首,可是在他笔下,写猫足足有12首。对宋文化研究多年的学者吴钩写下的多本宋史作品中,对于诗人陆游,最多的笔墨就是他对猫的痴爱。

摄影师 | Rose

摄影师 | 刘孟颖

那首著名的“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看君终日常安卧,何事纷纷去又回?”完完全全道出了一名猫奴的心情。

摄影师 | Rose

草堂猫“熊猫”,因它的花纹而得名,长驻杜甫草堂北门厕所旁边的乱石堆。

摄影师 | 刘孟颖

夕阳西斜,在草木葱郁的杜甫草堂院中,可能某一个斑驳光影中,就会掠过草堂猫的身影。与有专人饲养的故宫御猫相比,草堂猫没有太多娇贵气息,反倒多了些流浪诗人的味道,吸收了杜甫和陆游两大入蜀诗人的灵气。

摄影师 | 刘孟颖

在成都杜甫草堂,除了景区工作人员会自掏腰包购买猫粮,但喂养草堂猫的主要人群还是附近的居民,多是退休的成都老人,他们每年买猫粮都要花掉上千的退休金。

成都杜甫草堂的猫

摄影师 | 啦啦啦小个

如今,杜甫草堂成了撸猫爱好者的新聚集地,年轻人和游客都慕名来次。下一次去杜甫草堂时,来一次与草堂猫们的邂逅吧。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图片均从网络转载,对文中陈述内容和观点均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因编辑需要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或不实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予以删除.

转自:人民日报人民文旅

工业微生物杂志社

好日子杂志社

模型世界投稿

现代农机杂志社

中外企业家邮箱

装备制造技术

大众标准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