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八蕊花

起名唐思源领福利景仰中国华夏风光摄影展即

发表于:2025-10-21 10:25:05 来源:翔达资讯

《景仰中国——华夏风光摄影集》序

——《景仰中国》(上海文化出版社)将于2019年3月26日在北京(老)国际展览中心展出,前200位现场观众将免费获赠全书一本。全书重要章节将陆续由《数码世界》杂志分5期刊出,敬请关注!

摄影是艺术,留影是纪念。

照相机的问世,让西方现实主义画家们如丧考妣。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遭遇摄影的尴尬,已经领教再三。

历史与科技的推进,经常让某些得意忘形嘎然而止。照相的设色处理与体积塑造的绘画性语言从旧时照相馆的盲区突围出来,开始了恣意妄为的长驱直入。形体与色彩与明暗与章法与空间的类对比关系的应用与合成,在人为和科技的啮合中,悄悄地行进。

陈建等摄影家要出版一部中国风光影集,请我写序题名,沉甸甸的,耶耶,这个有点风马牛。我书画文章都爱,唯独摄影,有些生畏,相机重,爬山累,夏天热,冬天冷。

然,陈建来催了几次,像台上周瑜拿鞭子出戏了,黄盖不上,戏就筐瓢。所以,我硬着头皮,准备挨打!

我把影集起名《景仰中国》,不仅因陈建开发了郴州仰天湖景区,主要是仰望中国大好河山中还鲜为人知的风景,更景仰那些吃苦耐劳爬山涉水,用生命去摄取绝美画境供给人民享受的摄影家们!

陈建是谁?湖南郴州人,我省轻校同学。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乐意折腾并经得起折腾。

他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骑摩托遍访全国每一个角落的名人——陈建。从呼伦贝尔到天涯海角,从乌苏里江到帕米尔高原,纵横捭阖,经纬交错,他,成了一张活地图。

他行走每一处城市山川,蜗牛似的履痕,篆刻在共和国广袤的大地上。一部相机,一袋胶卷,一顶帐棚,餐风露宿,长河放日,天边守月,我在想那种远离人寰的苦旅孤独,除徐霞客,就只有陈建了。

最后一程,穿越冈底斯山国际边境之前,他和我摇了个电话,说可能从此永别了!

我,懵了,准备好了悼词!

四个月后,他活着回来了!他说他在深夜里与狼博斗、摩托车飞上树杈、翻下山坡,九死一生。

他,回来了,他没有死!痊愈了伤口,立马做了摄影展览,虎口夺食,火中取栗,饱了那些郴州人、长沙人的眼福。

展览的序,也是我写的:“陈建,回来了!他,没有死!......”我一边写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流泪!因为我也折腾,知道折腾的艰辛!但我折腾不到他那份上。

如果您是他的母亲,您一定会为自己身上掉下的这坨肉心痛而嘤嘤哭泣!

大多数人都不能理解当年徐霞客的千辛万苦,司马迁的去势残足,哥伦布漂洋过海,他们图什么?

这个世界,常人都会安身立命,善待自己;极少数人愿意折腾,虐待自己。我和陈建都属于后者。我的半个世纪都是折腾乡村语文,笔墨色彩,无恐地老天荒;陈建折腾摄影,还折腾出一个让人嫉妒、让人觊觎的仰天湖来。他把自己“流放”到一个中国南方离太阳最近的荒野草原上,严寒酷暑,冬夏春秋,一守就是二十三年。(这是一代人足以成长起来的时间)然而,折腾的结果是被折腾!

陈建的故事,有精彩也有难堪。那是一部宏篇巨制,饶了我吧,不说。

我的观点与众不同,艺术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艺术是苦难的心得,是被苦难激活的善良发生灵感的飞跃。世界上每一件艺术成品,背后都掩藏着一篇苦不堪言的秘笈。

陈建用半个世纪磨砺自己,把眼睛变成了眼光,让课堂教学黯然失色。

直到去年,他把近千幅摄影作品发给我,我第一次体会到惊鸿一瞥的触动!思想、哲理、形体、色彩、构成、透视、角度、空间、光影、环境、气候、时间、比例、韵律、立意、个性,都在一瞬间咔嚓住了!

不是所有的“咔嚓”都叫摄影,大多数叫留影。

看了陈建和全国摄影家们的作品,我反躬自问:我的中国竟然有如此美丽?我竟然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中国?

因此,我给这部画集起名《景仰中国》。

我诉说陈建,因为这部著作主要是他的人生画卷。

照相,很简单,手机,茄子,咔嚓,哇塞,留下一群信仰迷失、虚无缥缈的面孔。但是,摄影,不简单,一张像纸,承载了一生的历练,境界,格局,内涵,修为,心清闻妙香,你静静地去读,就会渐渐地明白,有理想的活着,总是像夸父追日。

笔长纸短,还是看作品吧。

是为序。

唐思源 2018.11.11于潇湘画院

作品展示

《独山子峡原》

《九曲十八湾》

《喀纳斯湖》

《童林茁壮》

《驼颈湾》

《云端天山路》

《壮士三千年》

科技经济市场杂志

警戒线杂志社

科教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