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皮松了修复小窍门怎样有效地给架子鼓减振
架子鼓录音或舞台现场收声时,减少和控制共振是一门学问。有时调音完美并不够,鼓麦越近,共振就越可能被拾入麦中。总之,鼓的共振控制得越好,在混音/调音中就能避免很多问题。
当然,什么程度的共振是合适的,这取决于音乐风格和录音风格。在爵士乐中,将鼓组共振全部消除显然会让声音不够动听。而录音中鼓组共振太多则会影响与贝斯等其他乐器的混音。
这几年 ,鼓组减振技术有了很多进步,出现了不少使用方便的减振设备,下面就给大家介绍5种实用的减振方法。
毛 巾
这是最传统也是最随手拈来的减振方法,披头士常在鼓皮上放置毛巾来控制共振。这个方法不仅能减少鼓皮共振,还能让音头更加柔和。
如果想要对这种方法深入研究,那么就要看毛巾的种类。披头士用的是一种叫“tea towel”的毛巾,也就是小方巾,在网上是可以买到真正的“English tea towels”的。
使用这种方法时,麦克风能贴近鼓皮,在击打后共振很小。
胶 带
这个方法是最常见和简约的,比在鼓皮上铺一堆毛巾更美观。在一些七八十年代的老照片中,经常能看到这种方法。推荐使用布基胶带和锡箔胶带。
用这种方法减振,音色听起来很70年代,缺点就是容易留下线头,调节的灵活度不够。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胶带变松之后会和鼓皮产生共振,容易被灵敏的麦克风拾音。鼓手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可以先在鼓皮的不同位置做测试,找到最佳的减振点。
减振环
在九十年代,更专业的减振环(O Ring)问世。它的设计并不复杂,其实就是从另一块鼓皮上切割下来的环状鼓皮,放置在需要减振的鼓皮表面。
击打鼓皮时,减振环会微微弹起,在共振发生之前避免共振。
除了减振,不同的减振环还能带来不同的音色。缺点就是在使用敏感的麦克风拾音时,还是存在一定杂音,不过用于现场表演是没问题的。
月亮胶
2000年出现的减振产品,英文叫做“Moongel”,这种产品原理与胶带相似,使用和携带则更方便。它能附着在鼓皮上,时间久了也不会有杂音,但缺点是如果沾上太多灰尘或受到UV射线伤害,就会老化并出现杂音。还有就是,鼓皮不干净的话,可能会粘不牢。
减震垫
最新的减振产品,减振垫(Drumtacs)采用新材料来吸收振动。在使用时,鼓皮上不会出现“无效点”,这是胶带和月亮胶无法做到的。脏了之后使用酒精擦拭就能继续使用。
最有趣的是,你可以增加/减少放置减振垫的数量来控制减振程度。还能方便地移动它们。音色可调性十分灵活。
减振垫在不带走声音特点的同时切弱延音,这是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它同样可以在镲片上使用。
总结:为了避免出现“无效点”,推荐使用毛巾和减震垫,这能十分灵活地控制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