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一个锦衣卫曾想救出崇祯皇帝
明朝灭亡时,一个锦衣卫曾想救出崇祯皇帝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下旨,把亲军都尉府銮仪司裁撤,新设立锦衣卫。从此,锦衣卫这一机构就成为明朝最重要的常设机构之一,几乎与明朝同始同终。锦衣卫的主要职能,从表面上看是定位为皇帝的宫廷宿卫机构,“掌直驾侍卫”。但实际上,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隐秘职能。
朱元璋为了严肃朝廷纲纪,及时发现文武大臣中的种种不法行为,于是又赋予了锦衣卫一个新职能:“巡查缉捕”。锦衣卫可以用各种手段监视窥测朝廷大臣,发现谁有不法行为或者言论,立即向皇帝上报。同时锦衣卫还拥有执法权,内部设有“诏狱”,可以任意抓捕、关押、审讯、甚至杀戮大臣。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明朝覆灭之时,崇祯危在旦夕,锦衣卫们一个都没有,他们到底跑哪儿去了?原来真不怪他们。有一个名叫王世德的人,出身锦衣卫世家,他于崇祯二年(1630年)入宫当差,整整干了十五年,全程经历了明朝灭亡之际的整个过程。
甲申之变中,王世德侥幸大难不死,逃亡江南,从此隐居不出。他晚年写了一本回忆录《崇祯遗录》,回忆了他当锦衣卫期间的所见所闻,对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死难前后的一些史实,进行了回顾,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
李自成大军围城之后,因为守军兵力薄弱,捉襟见肘,原本担任宫廷宿卫的锦衣卫,被崇祯全数分派到外城,协同守军担任防御作战,故此崇祯死时,身边才会没有一个锦衣卫。王世德也被分派到北城,登上城头与李自成军作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李自成攻破京师,大军汹涌入城。王世德见势不妙,心中还挂念着宫中的崇祯身边无人护卫,于是立即在一片混乱中从城头跑下,找了一批战马,带着一把佩刀,单刀匹马快马加鞭赶赴紫禁城,“乘马奔帝宫”,想去救护崇祯。谁知刚跑到东华门外,只见成群结队的宫女和宦官四散奔逃,王世德急忙向他们打听崇祯下落,才知道崇祯已经殉国而死了。
王世德悲怆万分,痛恨自己来迟一步,“拔佩刀欲自尽”,被身边的老仆人杨某抱住。在杨某苦劝之下,王世德匆忙出城,隐藏到一所寺庙中,躲过一劫。可见,锦衣卫们也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中用,也还是有忠心耿耿的热血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