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争霸的战争中晋国是如何击败楚国的
在百年争霸的战争中,晋国是如何击败楚国的?
晋国是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 ,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晋文公之后,晋国独霸中原百余年,但面临的竞争者很强很多,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东边的齐国。在长达百余年的晋秦、晋楚争霸战争中,晋国很难一直保持军事优势,尤其秦楚、齐楚结盟之后,晋国的军事压力倍增。在这种情况下,晋国策划了一系列的“阴险招数”,其中最成功的一招,成功遏制了最强大的敌人——楚国,乃至让楚国从此一蹶不振,这一个招后世英美经常使用。
晋楚百年战争
齐桓公晚年,齐国实力衰退,楚成王开始北上争霸,一时之间陈国、蔡国、曹国、卫国、宋国等都纷纷臣服于楚,楚军可以直抵晋国。公元前632年,之前臣服楚国的宋国,在晋文公继位三年后臣服晋国,于是楚国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宋成公向晋国求救,晋楚双方爆发了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晋楚百年争霸的揭幕战,但此战中楚军主力已随楚成王回撤,楚将子玉率领偏师一意孤行发动战争,因此虽然战败但元气未伤,实力犹存,还是南方霸主。
晋国扶持吴国疲惫楚国的战略,可以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吴国一举攻克楚国都城,差点灭了楚国,最终楚国在秦国出兵帮助下才得以复国,但楚国也从此衰落。按说,楚国衰败之后,晋国可以松一口气,然而此时晋国的内部矛盾却进一步加剧,国家大权已经完全被卿位家族掌握,卿位家族之间矛盾重重,内部危机即将爆发,三家分晋在即。
长达100多年的晋楚争霸战争,不仅拖垮了楚国,也让晋国走到了接近分裂的边缘,两国都不是最终获胜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远在西陲的秦国实力未损,由此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如果晋国与楚国实力犹存,最终统一中国的不太可能是秦国。
如今看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扶持朋友削弱敌人,这一战略并无稀奇之处,但在当时却很阴险、有创新,从史书上看是第一次有人这么玩。虽然战略老套,但后世英美却屡试不爽,用得炉火纯青,19世纪扶持德国对抗法国,扶持日本对抗俄罗斯,一战后英美扶持德国制约法国,近些年扶持印度、日本等对付的目标不言而喻。说到底,这就是“不能保证绝对优势时,首先不用费尽心思提高实力,而是给强敌制造敌人拖其后腿”,当一国难以维持霸权时,就越会实施这一战略,晋国如此,英美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