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达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牵引机

张仪和商鞅身处的时局有何不同张仪为什么没

发表于:2024-04-01 10:15:31 来源:翔达资讯

张仪和商鞅身处的时局有何不同?张仪为什么没有被清算?

张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张仪的连横策略,破解了秦国面对的六国合纵局面可以说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利于秦国攻灭六国的策略,对于秦国来说,张仪绝对是一个大功臣。不过在此之前,秦国的另一个大功臣商鞅,我们知道他最后是被车裂而死,那为何张仪最终没有像商鞅那样被清算掉呢?张仪能够活到最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张仪又是怎么死的呢?

1、两人身处的时局不同

商鞅是秦孝公时期的人物,秦孝公时期,正是各国锐意变法的时期,而秦国也正经历著名的商鞅变法。

但凡变法,就意味着推翻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这听上去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却意味着要触及一大批固有势力的利益。而在那个年代,这批固有势力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贵族。

这些贵族势力盘根错节,彼此之间相互依靠,相互对立,一旦有人要对他们不利,他们就会联合起来一起反对。别说是臣子了,有时候就连君王都难以控制,楚国就有一个君王,因为触及贵族利益,被人暗杀了,名字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忘了,但是肯定有。

虽说秦国因为地处西方,长期远离中原文化,对这方面不是太在意,但是秦国内部依旧有着相当数量的贵族。

秦孝公在的时候还好说,秦孝公一死,商鞅没人报了,新君秦惠文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将商鞅给卖了。

张仪就不同了,张仪是一个纵横家,他的任务说白了就是瓦解六国的合纵攻势,也就是说,恨张仪的应该是其他国家的人,而不是秦国。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楚怀王对张仪就恨的要死,宁愿给城池,也要把张仪杀了。

3、张仪是怎么死的

齐湣王听说张仪在魏国,果然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哀王很害怕。

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忧,我让齐国罢兵。”就派遣他的门客冯喜到楚国,再借用楚国的使臣到齐国,使臣对齐湣王说:“大王特别憎恨张仪;虽然如此,可是大王让张仪在秦国有所依托,也做得够周到了啊!”

齐湣王说:“我憎恨张仪,张仪在什么地方,我一定出兵攻打什么地方,我怎么让张仪有所依托呢?”使臣回答说:“这就是大王让张仪有所依托呀。张仪离开秦国时,本来与秦王约定说:‘替大王着想,必须使东方各国发生大的变故,大王才能多割得土地。如今齐国特别憎恨我,我在哪个国家,他一定会派出军队攻打哪个国家。所以我希望让我这个不成才的人到魏国,齐国必然要出动军队攻打魏国,魏国和齐国的军队在城下混战而谁都没法回师离开的时候,大王利用这个间隙攻打韩国,打进三川,军队开出函谷关而不要攻打别的国家,直接挺进,兵临周都,周天子一定会献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掌握天下的地图户籍,这是成就帝王的功业啊。’秦王认为他说的对,所以准备了兵车三十辆,送张仪去了魏国。如今,张仪去了魏国,大王果然攻打它,这是大王使国内疲惫困乏而向外攻打与自己建立邦交的国家,广泛地树立敌人,祸患殃及自身,却让张仪得到秦国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让张仪有所依托’呀。”

齐湣王赞同使者的说法,就下令撤军。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以后,于秦武王二年(前309年)死在了魏国。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

昆明国旅

昆明中国国际旅行社